還記得微信上那些心靈雞湯嗎?除了各式各樣的雞湯散文,名言也很多,尤其是魯迅先生的金句最多,沒完沒了,滔滔不絕,基本上不管發生什麼事,魯迅先生都會出來說幾句話,彷彿他的老人家從未離開過我們。
直到周先生不得不親自出來發表宣告:
除了魯迅最喜歡引用的話——哦不,是做——這幾年網路上經常有“佛說”,畢竟佛教的影響力還在,佛陀還是能指引眾生方向的權威,所以各種“佛說”也是層出不窮, 滔滔不絕,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前世回望五百次,換來今生的逝去。 “光說天下有戀人還不夠,這句話這麼火,看得出來,還是有很多失意的人。
除了各式各樣的文藝青年,包括一些文藝中年人,在那裡孜孜不倦地創作,現在連AI(人工智慧)都開始玩了,你不用去想,輸入你的個性化需求,一鍵生成,一鍵不行,一鍵再做一遍,總有一把鑰匙讓你滿意。
直到今年,我突然開始在朋友圈看到弘毅師父,他也開始出來“說話”。
原諒我傻傻的痴呆,雖然經常看到關於弘毅大師的文章,但好像沒見過以法師之名寫的雞湯文或金句,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我是稀罕怪異的。 一般來說,它是以下風格:
在網際網絡上搜尋,相當多:
好傢伙,弘毅師傅還是知道“負能量”的,這個詞已經很多年沒有出現過了,是不是流行在**時期?
這些文案其實都是現代人寫的,別說那些現代文字了,首先這種風格可不是**時期的鄉土文學風格。 而且,師傅是受過中國傳統教育,出家多年的人,怎麼能寫出這些文藝青年的小情懷。 難道是這個家庭白白出局了,又或者四書五經都白讀了,也就是讀過唐詩歌歌詞的人,寫的東西比那些小字要深刻得多。
青菜蘿蔔各有各的愛好,有些人喜歡這樣的話也就不奇怪了,我想我們小時候也喜歡這種小小的新鮮文學,這很正常,沒什麼好說的。 那我還能說什麼呢?我想說的是,你可以寫,只要用自己的名字發表就行了,你可以用筆名、筆名、網名,為什麼要用法師的名字呢?做人不是很糟糕嗎?這種行為在佛教中是謊言,雖然初衷是治癒人心,給人間注入一點正能量,出發點是好的,但還是會起到擾亂作用,因為你混淆了真假。 而且,這類文字的思考深度實在比原著差了不少,對魯迅金句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著先生的犀利和幽默,能讓人會心一笑;然而,這些所謂的“佛語”和“弘毅大師語”與原作者的差距並不小,能給人的營養也遠遠不夠。
其實這些文章,對於稍微有經驗的人來說,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但對於經驗淺薄、不愛讀書的人來說,真的很難區分。 當然,人總會成長,多讀書,讀好書,會增加你的起點;在世界上磨練也會豐富你的經驗,讓你更堅強、更聰明、更自信、更冷靜。
彼此坦誠相待是相互尊重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