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鯊魚夾”傷人的訊息再次登上熱搜:一名浙江女子戴著“鯊魚夾”遭遇車禍,“鯊魚夾”鋒利的牙齒被深深地了頭皮。
消防員取下“鯊魚夾”的彈簧扣(來源:**義烏新聞)。
這已經不是“鯊魚夾”第一次被“咬”了——這種髮夾之所以被稱為“鯊魚夾”,是因為它有多組鋒利的牙齒,它們互相咬合,可以很容易地撿起頭髮,也叫“抓夾”、“後腦夾”等。
市面上的“鯊魚夾”種類繁多,雖然基本結構相似,但材質卻有金屬、毛絨、塑料等多種材質,尺寸也有幾厘公尺到十幾厘公尺不等的規格,深受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喜愛。
然而,各種形狀的“鯊魚陷阱”存在許多風險。 在“鯊魚夾”受傷事件中,當佩戴者跌倒時,很容易發生“鯊魚夾”牙齒刺穿頭皮的事故,這是非常危險的。
調查發現,在髮飾行業,存在諸多“美容風險”。 看似五彩繽紛的選擇背後,隱藏著隱患——
許多頭帶都用硬塑料裝飾,小動物的頭帶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不過,也有學校發出提醒,家長不要給孩子戴類似的頭帶,因為有些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裝飾品的尖角剛好了孩子的頭皮裡。 記者調查發現,肇事的飾品是兔子造型,長著兩隻長耳朵,看似圓潤,但在撞擊下,這兩個突起恰恰傷到了孩子嬌嫩的頭皮。
黃色圓圈部分的兔耳朵處於危險之中。
在幼兒園任教的徐女士也表示,她經常提醒新孩子和家長,不要使用有孔的髮飾、容易脫落的小顆粒、小排牙的頭帶脫落的小顆粒可能會被誤食,是另乙個風險點;頭帶上有大量的尖齒,如果孩子向前摔倒,也可能很危險。 ”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穿漢服坐地鐵、逛市場,但在早高峰或節假日等人流大的情況下,鋒利的髮夾在擁擠的環境下很容易傷到別人。” ”
對於這些風險,一些消費者想知道:為什麼還在生產有風險的髮飾?
缺乏標準是原因之一——目前還沒有國家強制性標準來規範髮飾的造型。
某髮飾生產企業負責人鄭總介紹,目前行業普遍採用的生產標準是GB T 23170-2008《髮製品假髮頭飾和頭飾》,對髮飾的材料安全性、加工方法和檢驗方法提出了要求,包括原材料是否符合相關國家標準, 以及產品本身是否符合健康和質量法規。但是,該標準並未規定髮飾造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此外,該標準是推薦標準,本身不是強制性的。 他還表示,在髮飾行業,有很多企業為海外品牌代工並出口海外,“在出口方面,相關要求往往側重於材料安全,也不涉及造型。 ”
對於使用相關髮飾可能出現的風險,鄭總認為,企業有義務對產品進行改進和提醒。 一方面,在產品設計中,我們不能只追求佩戴效果。 比如最近比較流行的金屬“鯊魚夾”,有些產品齒長而鋒利,金屬材料的使用也不少。 事實上,如果能用更圓潤的材料來補充裝飾面,就可以降低風險。 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增加使用安全提醒,包括一些不適合佩戴的場合,或者佩戴時應注意的場合。 “當然,理想的情況是制定強制性標準來定義哪些產品可以和不能。 鄭先生建議道。
不過,也有消費者指出,很多款式的髮飾在市場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之前並沒有聽說過意外,這說明髮飾造成的意外也與使用方式有關。 對於那些有鋒利、小顆粒、孔洞等的髮飾,使用者在佩戴時也要注意方式和環境。 例如,許多消費者在洗澡時習使用“鯊魚夾”,但他們不知道濕滑的環境容易意外跌倒,“鯊魚夾”的風險遠高於日常佩戴。 此外,家長也要注意孩子使用的髮飾,不能為了美觀而忽視潛在的風險。
*:上海網際網絡駁斥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