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蘇羽明白坦率地告訴人們,我指揮了淮海戰役
蘇羽一向為人謙虛低調,從不為功而戰,不過,晚年他曾對人明確表示:“淮海之戰是我親自指揮的。 ”
早在2024年7月27日,南京電影製片廠的影視導演石徵先生就要開始寫一本關於《淮海之戰》的書,於是去採訪了蘇羽,希望能從蘇羽那裡多了解一下淮海戰役。
當時,蘇羽的身體狀況並不理想,醫生叮囑他要多休息,不要說話過多,所以採訪時間定在了20分鐘。
石正賢知道時間緊迫,提前做好了準備,並做了乙個大綱,準備請蘇羽分享一些感悟。
然而,沒想到,蘇羽根本就沒有理會醫生的建議,直接對石正賢說:“原定的時限取消了,我給你4個小時,午飯在我這裡吃。 ”
然後,蘇羽毫不遲疑地對石正賢等人說:“淮海戰役是我親自指揮的。 ”
這時,蘇羽的秘書也在場,聽到這話後,他連忙扯了扯衣服,示意他不要說話。 然而,蘇羽卻一把推開了秘書的手,堅持要繼續說話。
事後,石正賢回憶說:“這句話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因為***也說了類似的話。 ”
淮海戰役爆發時,淮海戰役總戰線委員會應運而生,由蘇羽、***五位領導人組成。 在這個班子裡,**、**是常委,***還兼任總戰書記,是淮海戰役的最高領導人。
所以,說“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他是這場戰役的最高統帥。
那麼,為什麼蘇羽也說“我指揮了淮海戰役”呢?
其實,蘇羽的這番話並不是為了功勞,而是有合理的依據的。
首先,淮海戰役的戰略構想是蘇羽提出的。 從最初的“小淮海”到後來的“大淮海”,這些計畫都是蘇羽制定的,得到了**軍委的高度認可。
其次,淮海戰役爆發後,蘇羽也為此立下了豐功之地。
華東野戰軍的兵力遠勝於中原野戰軍。 因此,淮海戰役的主力是華東野戰軍,共動員了16個縱隊4個旅,總兵力40多萬而中原野戰軍只有7個縱隊3個旅,總兵力不足20萬人。 顯然,華東野戰軍的兵力是中原野戰軍的兩倍。
此外,在裝備上,華東野戰軍也遠勝中原野戰軍。 以乙個炮兵團的炮彈數量為例,超過了中原野戰軍所有部隊的炮彈總數,因此華東野戰軍也承擔了攻防陣地的大部分任務。
從結果來看,這一點也得到了證實。 華東野戰軍共殲滅了黃百濤兵團、邱清泉兵團、李密兵團、孫元良兵團等4個國民黨兵團。 中原野戰軍只殲滅了乙個兵團,即黃魏兵團,在華東野戰軍的協助下完成。
從具體消滅敵人的數量上看,華東野戰軍共消滅敵人44萬人,而中原野戰軍只消滅敵人11萬人,僅為華東野戰軍的四分之一。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華東野戰軍在淮海戰役中的貢獻,都是中原野戰軍無法企及的。 華東野戰軍的司令員是粟裕,所以他在這次戰役中的貢獻也是最突出的。
就連***自己也曾多次說過:“淮海戰役中,蘇羽做出了第乙個貢獻!”
此外,還有乙個事實需要澄清,淮海戰役雖然成立了“總戰隊”,但這與其他戰區的“總戰隊”並不相同。 五人並沒有一起商量指揮兩大野戰軍,而是在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蘇羽和**在華東野戰軍司令部。 五位領導人直到競選後期才第一次見面,並留下了一張著名的合影。
也就是說,淮海戰役期間,統帥全軍的不是總戰隊,而是兩大野戰軍獨立指揮。
因此,**和蘇羽都聲稱“淮海之戰是我指揮的”其實是有道理的,只是角度不同。
從整個戰役來看,**是戰役的最高領導人,所以他自然有權聲稱戰役是他指揮的;
從淮海戰役的作用和貢獻來看,蘇羽無疑是付出最多、貢獻最大的,所以可以肯定地說,這場戰役是他指揮的。
總的來說,淮海戰役是皇帝率領的兩大野戰軍聯合發起的戰役,是全體指揮官齊心協力、英勇殺敵的共同成果。 對於後續的考核,沒有必要區分誰住在高處,畢竟這是集體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