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80 億美元收購的“親兒子”幾乎沒有損失,大規模裁員、商店關閉、辭職......前任CEO,中國老闆的換帥,FTC的鐵腕,業績屢屢受挫全球基因測序的領軍企業Illumina,是因為併購願景不佳、技術變革步伐緩慢、競爭對手強大,還是行業本身的“泡沫”
生物技術領域的大型併購很少能如此迅速地結束。
近日,在內部運營和外部監管的巨大壓力下,全球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首席財務官透露,三年前高調斥資80億美元回購的癌症早篩子公司Grail將考慮直接剝離,其潛在買家已經出現。
2024年是基因測序公司最繁榮的一年。 瑞幸退出美股後,泛生子逆勢上市,實現了全球癌症精準醫療史上最大規模的IPO,同年,紅杉投資巨資的燃石醫學也登陸美股市場。 然而,緊隨其後的是佔據行業上游主導地位(市場份額超過80%)的Illumina,以及收購癌症早期篩查領導者Grail,正式進入行業中游市場。
彼時,Illumina的出色表現,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強勢表現,趁勢捧起了一張新的王牌,像谷歌一樣,打通產業鏈,搭建平台和生態,同時保持了手中第二代基因測序技術的優勢。
然而,在短短三年內,這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了。 行業環境發生了變化,競爭格局也發生了變化。 新巨頭的崛起開始蠶食更多的市場份額,但老牌巨頭Illumina手中的王牌卻成了“燙手山芋”,數十億美元的商譽減值拖累了業績。 不僅如此,在乙個非常重視產品迭代的行業中,Illumina的產品很難被強大的競爭對手擊敗。
80億美元的併購交易繼續遭到美國和歐盟的強烈反對,被紙質投訴和罰款所累,還有專利訴訟、與競爭對手的法庭鬥爭和糾紛......高管與投資者之間到處都是雞毛。 為了減少開支和減少資源消耗,伴隨著裁員和關閉運營場所。 現在的Illumina,背敵立人,內外壓,在短短3年時間裡,讓這個巨人從神壇上掉下來,關鍵的原因是什麼?
3年的早期癌症篩查夢想,
它幾乎是空的
從資產剝離、收購到Grail的剝離,Illumina生動地展現了愛與恨。
GRAIL的初始分拆,以促進其多種癌症早期篩查測試的開發。 2024年,Grail從Illumina剝離出來,Illumina與Microsoft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一起投資了出生於羅馬的Grail。 分拆後,Grail籌集了約20億美元用於開發Galleri的產品,這是一種多癌種早期檢測血液檢測,能夠檢測50多種癌症訊號,這證明了其吸引資金的能力。
隨著時間的流逝,聖杯成為早期篩查的領導者,後來與阿斯利康合作進入伴隨診斷領域,旨在建立乙個管理整個癌症過程的生態系統。
GRAIL也是Illumina在生態建設過程中尋找新的應用場景,滲透到產業鏈中下游環節的重要一步。 2024年,當早期癌症篩查出現重大機會時,Illumina決定全力以赴,收購後,Illumina獲得了使用Galleri血液檢測的權利。
然而,此次收購的官方宣布開啟了其坎坷的下半年。
歐盟和美國反壟斷機構強烈反對該交易,主要是因為Illumina的併購不會橫向擴張,而是向產業鏈下游縱向擴張,這可能會大大降低多種癌症早期篩查市場的競爭和創新,從而構成行業壟斷。
與歐盟反壟斷機構“對抗”的時間線特別長,歐盟委員會從2024年4月開始對此次收購啟動兩輪審查,同年8月,Illumina“先發制人”宣布已完成對Grail的收購。 Illumina在宣告中表示,在美國收購該公司不存在法律障礙,但今年8月,SEC開始對此事進行調查。 還值得注意的是,與歐盟的鬥爭尚未結束,今年7月,歐盟委員會對Illumina處以約4分的罰款這筆76億美元的罰款是Illumina在監管部門批准之前完成與GRAIL合併的直接創紀錄的歐盟罰款。 不僅如此,歐盟方面最近還要求將聖杯**要麼交給另一家公司,要麼將其分拆成上市企業,併購,沒有想象。
調節器在各個層面都受到強制,這是外部壓力。 但更重要的是,曾經為GRAIL辯護的Illumina,近兩年來因為“頹廢”的GRAIL,一步步拖累了自己的業績,被迫做出撤資的選擇。
2024年第一季度,Illumina的全年財務指引是最高的5%增長率,但Illumina的全年營收約為46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28%,而 2021 年同期為 40%,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尤其是2024年最後乙個季度,Illumina營收同比降幅超過兩位數,核心測序儀器營收同比大幅下滑。 從地區來看,幾乎所有市場表現均出現下滑,中國以22%的跌幅位居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Illumina的淨利潤由盈利轉虧,虧損高達44億美元。
究竟為什麼呢?這就把我們帶到了聖杯。 同年,聖杯的營收不足1億美元,但相應的研究投入超過3億美元,其銷售和管理費用接近3億美元,而其商譽減值為3914億美元,整體運營虧損4657億美元,這對Illumina的業績產生了重大影響。
鎮壓並沒有停止。 2024年Q3財報已經公布,雖然目前重要產品DNA測序儀的量量一直在增加,但Q3出貨量較Q2有所下降。 中國Q3營收同比仍嚴重下滑(26%),除美國市場外,其餘地區銷售情況不容樂觀。 中投諮詢資料顯示,2024年,Illumina在中國新型基因測序裝置的銷售市場份額上已經超越華大智造。 幾大市場的萎縮印證了乙個殘酷的事實:高新技術壁壘的新興基因測序巨頭正在逐漸崛起,蠶食著自己的市場份額,衝擊著Illumina多年來苦苦運營的市場份額。 基於此,財務指引發出了不太樂觀的訊號,預計全年收入將下降2%至3%。
本季度,Illumina的淨虧損也受到與Grail相關的821億美元的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再次損害了Illumina。
不得不提的是,聖杯現在就像乙個燙手山芋,燒錢卻沒有變現能力,這讓Illumina的處境更加糟糕。
此外,自今年年初以來,Illumina多次陷入漩渦,先是投資者和管理層為爭奪第一名的權利而奮鬥了幾個月。 這也與收購聖杯有關,耗費了大量資源,市值在三年內縮水了500億美元。 隨後,見證了Illumina多年成長的CEO弗朗西斯·德索薩(Francis Desouza)陷入了兩難境地,最終辭職。 不久之後,Illumina大中華區總經理李青也辭職了,他在Illumina工作了四年後擴大了在中國的業務。
在內部動盪、業績大幅下調和資金短缺的情況下,Illumina今年宣布裁員並關閉了部分業務。 資本市場的表現更是慘淡,市值僅剩下170多億美元。
基因測序行業容易遭遇雷暴
是**,還是溥玉?
如果你問Illumina走到現在的直接原因是什麼?高估自己的實力,輕視競爭對手可能是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當更多的需求方能夠負擔得起時,一項技術的成本是其爆炸式增長的開始。
2024年初,Illumina借助其新研發的測序平台HiSeq X TEN,成功將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成本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突破了基因測序下游應用的“成本瓶頸”,使基因組測序滲透到學術研究、藥物研發中成為可能。 以及大規模的臨床應用。這一技術突破不僅大大提公升了公司的業績,也讓基因測序行業正式進入醫藥行業開發應用的產業鏈,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此後英美納長期佔據全球基因測序市場70%的份額。
如果放眼中國市場,創新藥如火如荼,基因測序行業自然不會掉隊。 然而,基因測序行業與許多技術領域一樣,由於技術突破的難度,早已被海外公司“壟斷”。 因此,在行業發展初期,大多數中國公司主要切入中游測序服務,很少有中國公司涉足上游測序儀器。
但與中國創新藥產業對全球巨頭影響力有限不同,中國企業在基因測序行業已經成為Illumina的直接“威脅”。
華大智造在2024年收購Complete Genomics(CG)後開始自主研發,2024年,華大智造在消化CG技術的基礎上成立。 當時,誰也想不到,這家公司會成為壓垮Illumina業績的“稻草”之一。
截至2024年7月,Illumina與MGI就美國所有未決訴訟達成和解,Illumina支付了3淨薪酬成本為 25 億美元。 這讓業界意識到,這家中國公司已經對這家全球基因測序巨頭構成了威脅。 在他身後,華大集團搶占了基因測序領域的市場份額,中國在基因測序技術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城牆”,如NIPT技術領軍企業貝瑞基因、科研測序領域領軍企業諾和致遠、腫瘤領域燃石醫學、泛生子等。
回到Illumina,一方面是與MGI進行為期三年的專利拉鋸戰,另一方面,收購Grail更像是想要回購一把鋒利的利刃。 但華大基因本身整合了上中下游,在上下游連線方面比Illumina更具優勢。
另一方面,中國廠商在海外科技的“硬核”,也讓泛生子、和瑞基因、燃石醫學等國內中游廠商與上游華大智造“抱團取暖”,而華大智造則在不斷“收割”海外客戶的同時。 這也對Illumina的市場份額構成了威脅。
過去,賽默飛世爾等老玩家擋住了去路,後來又有華大智造等來自國內的新玩家爭奪最好和成本,收購標的帶來了“爛攤子”,行業賽道的競爭越來越擁擠,最終導致巨頭Illumina走到了現在的局面。 然而,對於行業來說,近幾年來最大規模的基因測序行業收購或許以失敗告終,也給行業敲響了警鐘:賽道越來越擁擠,資本市場環境向上,行業出清,靠自身實力走完週期的時候到了。
如果行業還忘不了2024年、2024年燃石醫學、泛生子登陸納斯達克等高光時刻,以及新冠檢測需求爆發帶來的業績翻番,不妨回顧一下今年以來國內外基因測序行業所經歷的挑戰
在美股上市的燃石醫學和泛生子的股價是百分之九十,他們正在裁員和裁員,以“斷臂生存”。
國內龍頭貝瑞基因、華大基因業績“雷霆萬鈞”;
我國多個省份出台了《醫療機構樣本送檢管理規定》,對基因檢測的管理更加嚴格。
不過,也可以看出,在基因測序行業趨於規範之後,政策也為整個行業開啟了“缺口”。
去年,上海印發了《關於開展上海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有條件的醫院開展自主研發體外診斷試劑試點。 此後,北京、廣州、天津等地也紛紛鼓勵實驗室自建檢測方法(LDT)體外診斷試劑試點,今年也被稱為我國LDT模式實施元年。
然而,行業清關後,還需要時間才能回答基因測序行業是最好還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