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又稱河西走廊,也就是今天的武威、張掖、酒泉等地,因地處黃河西,自古稱河西,是從大陸通往西域的通道。 匈奴驅逐月氏占領河西後,酒泉地區交給匈奴邪王,武威地區交給胡圖王管理。 他們利用這一點控制了西部的西域國家,並與南方的羌族人聯合起來,威脅到漢朝西部的安全。 為了切斷匈奴與羌人的聯絡,打通漢朝西域之路,實現從西面包抄匈奴的戰略計畫,元展二年(西元前121年)春,漢武帝任命霍渠兵為驃騎兵將軍(“驃騎兵”是勇敢的意思, 而“驃騎兵將軍”的地位與將軍相同),率領一萬精銳騎兵,從隴西出發,實施奪取河西計畫的第一步。漢軍在霍歸的指揮下,勇向西推進,歷經匈奴五國(部落),戰六日,渡過燕芝山(今甘肅山丹縣東南)1000多里,在高蘭山(今蘭州黃河)下,匈奴軍短臂作戰,殆殺了哲蘭王、魯湖王(魯侯王), 活捉了匈奴太子、相國大隊長等,殲滅敵軍8900餘人,俘虜了匈奴胡圖王祭天金(佛像)。漢軍打贏了第一仗。
這年夏天,漢軍為了徹底殲滅河西匈奴的生軍,趁著勝利之機,分兵兩路發動了第二次進攻。 霍渠兵、公孫敖率領北地縣(今甘肅桓縣東南部)數萬騎兵為主攻力量。 張騫和李廣率領一萬多名騎兵,從尤北平出發,以左顯王為攻擊目標,作為輔助攻擊力量策劃霍歸的行動。 霍去兵率軍出北后,他和公孫敖分道揚鑣前進,但公孫敖卻因為迷路而無法參加戰鬥。 霍曲志率領的部隊迅速繞道河西,渡過居沿海(今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和小月石,潛入2000多里,由西北轉向東南,在祁連山腳下與匈奴邪王、胡圖王的軍隊激戰, 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在這場戰鬥中,單羽麾下的單桓王、土王、相國、獨魏等共2500人投降,俘虜太后、單羽、太子、相國、將軍、黨虎、杜威等120餘人,殲滅匈奴大軍30200人。 大約十分之三的漢族士兵受傷。 由於軍功突出,霍渠兵為糧食莊園增加了5400戶,從此名聲越來越大,政治地位也越來越高,可以與魏青將軍相提並論。
河西走廊“包括祁連山麓的水草區”。 河西的失守,對匈奴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霍歸軍隊的兩次猛攻都取得了勝利,引起了匈奴貴族之間的內訌。 匈奴一之怒惡王和胡圖王打不力,輸了河西,應該嚴懲。 鑑於酉仙王的軍隊已經被殲滅,自己的軍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們已經失去了繼續抵抗的信心,害怕雪上加醋,於是他們商量,當年秋天一起向漢朝投降。 他們派人去聯絡正在黃河沿岸建造城堡的李習。 李習向朝廷報告漢武帝怕弄虛作假,於是命令霍曲兵率軍投降。 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風險很大。 當霍渠兵到達河西時,胡圖王突然改變了卦象,渾王匆匆刺殺了胡圖王並收編了他的軍隊。 霍渠兵率領漢軍渡過黃河,列隊行軍,匈奴邪王的軍隊也在列隊等待,兩大陣營遠遠地對視著對方,一步步逼近,局勢十分緊張。 見漢軍井然有序,匈奴邪王的部下起了疑心,一些不真誠投降的人紛紛逃竄,匈奴邪王的營地頓時變得騷動起來,極有可能匆匆散去。 霍曲兵見狀,當即做出決定,親自率領精馬,馳騁在匈奴邪王的營地中,親自與匈奴邪王商量,命令他將即將逃跑的匈奴官兵全部斬殺,恢復了秩序。 隨後,霍渠兵派人護送邪王到長安,乘坐驛站的特快列車與漢武帝會面。 然後,他親自率領四萬多名投降的匈奴士兵返回長安。
在這次投降工作中,霍結兵充分發揮了乙個勇敢而足智多謀的指揮官的軍事指揮能力。 對河西匈奴的進攻,是漢武帝繼河南、莫南之戰之後採取的又一重大軍事行動。 漢朝收復河南後,大軍主力逃往漠北後,河西的匈奴孤軍出兵進攻。 這時,漢武帝將攻擊目標轉向河西,動用一部分兵力對付左仙王,採取遏制強敵、打擊弱敵的戰略方針,符合客觀形勢。 而正確執行這一戰略方針的直接指揮者,就是霍渠志。 河西之戰的偉大勝利,切斷了匈奴與羌人的聯絡,進一步孤立和進攻匈奴,也為漢朝開闢了西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