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四十多歲,當了四年多的村隊隊長,當時還是扶貧時期,當時的村隊長被提拔了,單位需要再派乙個隊長。
老王到村後,首先走訪了村里的每一戶人家,包括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經常到農民家聊天安頓下來,了解農民的真實需求,並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帶動一些有意願的農民種植有機蔬菜, 甜玉公尺、中藥材等經濟作物。
後來鄉村振興,單位改村,老王主動繼續擔任組長。 當時,這個村的村情比較複雜,村里兩個委員會的團隊不勢均力敵,經常有矛盾,沒有自身利益就不做,原來的村單位也無所事事,基本上是應付挑剔自己的孩子, 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村里老百姓基本靠務農為生,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
老王來了之後,先是認真的弄清楚支村兩委不團結的原因,然後試著一一協調做好工作,經過半年多的努力,他終於緩和了不少。 於是老王結合村里靠近旅遊區的優勢,聯絡了村里的一位企業老闆回來投資農家樂和特色民宿,沒想到生意一建成就火了,村民們紛紛效仿,就算對家庭餐館的投資不多, 僅是簡單的農家菜,靠著這個一年至少能賺到四五萬,別說較大的農家樂和民宿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看到村上春樹有利可圖,就回家創業,村上的人氣增加了很多。
村里的經濟一下子就發展起來了,農戶的家庭收入增加了,村里的集體收入也增加了,然後又在老王的建議下,村里開始美化村子的環境,建橋鋪路,環境好了, 而更多的人來了,村里的發展模式一下子成了全縣自力更生發展的典型範例,得到了全縣、全市乃至全省的關注。老王也成了村里的核心人物,支村兩委以老王為中心,空前團結。
然而,在榮耀的光環下,卻是老王默默無聞的奉獻,尤其是在村里的早期,老王做挨家挨戶的工作,動員和勸說。 經常白天要處理縣鄉的各種**和各種檢查,晚上還要進屋幹活,在村里駐紮了四年多,至少十歲了。
這話不是前段時間說省要來考核驗收鄉村振興工作了,縣里很重視,責任都壓在了村里,老王和另外乙個班子成員,加上村委會的兩個人,已經忙了乙個多月了, 完善,計算收入,補充資訊,不分晝夜,每天乙個多月,連家都照顧不了。好在省內驗收效果很好,驗收順利通過,但老王病重。
老王有時候很迷茫,在村里幹活,很多單位基本上都停留在幫村里填**,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在資訊上已經做了很多工作。 但看到村里的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老王覺得自己的幹活已經落到了實處,村里肯定是對他辛勤勞動的最大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