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國運衰落、內部腐敗嚴重、外部壓力巨大,使中國在這一時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在這種背景下,西方主義者應運而生,他們主張借鑑西方的先進技術,努力實現自我完善。
西化運動打響,建立了北洋海軍師等一系列現代化武裝力量,標誌著中國現代化的步伐。 但是,甲午戰爭的失敗暴露了清朝外勢力和中央幹部的本質,也讓西方列強看到了瓜分中國的機會。 此時,慈禧太后作為第一掌權者,她的行蹤和回京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吳圩維新是試圖挽救清朝命運的改革,但只持續了103天就失敗了。 光緒帝被囚禁,吳虛六君被殺,慈禧太后的權力再次得到鞏固。 慈禧太后對西方國家懷恨在心,這種情緒在她處理內政時表現得淋漓盡致。
德國對山東的侵略,激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 山東農民在一位拳擊領袖的帶領下,組成義和團運動,開展反清活動。 義和團運動逐漸發展壯大,引起了清廷的注意。 慈禧太后派軍機部部長去檢查義和團,回到朝廷後,剛毅向慈禧匯報了義和團的規模和實力,並建議用義和團來對付洋人。 慈禧採納了這一堅決建議,縱容義和團進入京津地區,展開滅殺活動。
與此同時,西方列強對中國內政的干涉日益增加,特別是對傳教士的限制放寬,導致了清廷法律的踐踏。 義和團對此非常憤慨,並開始攻擊教堂等標誌性的西方團體。 這一舉動在西方國家引起了強烈的**,他們要求清**取締義和團運動,但慈禧太后並不重視。
2024年1月27日,西方列強開始向清朝施壓,要求取締和鎮壓義和團。 由於清朝遲遲不採取行動,各國開始籌畫軍事鎮壓。 5月30日,英、美、法、俄、日、意、德、奧三國在北京和天津租界周圍集結近2000人,準備進攻北京城。 6月6日,八國**通過戰爭提案,八國聯盟侵華戰爭正式爆發。
面對八國聯盟的威脅,慈禧太后表現出了盲目的自信。 6 月 21 日,她向列國宣戰。 然而,僅僅兩個月後,北京市就淪陷了。 慈禧太后這才意識到帝國主義的軍事實力,匆匆向西逃竄。
慈禧太后帶著一小撮隨從逃離故宮,露宿街頭,一路上露宿,歷經千難萬苦。 她首先來到了頤和園,在那裡召開了緊急會議,以確定逃生路線。 在山西齊縣,富商喬志勇慷慨地提供了10萬兩的補貼。 慈禧太后深感感激,於是寫下“祝福郎歡”二字,送給喬志勇。
慈禧太后西逃,充滿了苦澀和無奈。 她的經歷,不僅反映了清朝末年外亂的局面,也反映了中國人民在那些動盪歲月中的苦難。 但恰恰是這一歷史教訓,激勵著後人努力謀求民族自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