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魚歷史悠久,鯉魚可以說是中國養殖歷史最悠久的魚類之一。 在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一段關於鯉魚的記載:“它若吃魚,就是河裡的鯉魚。 由此可見,在古代,鯉魚已經是一種被廣泛食用和認可的魚類。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大夫范立編著了中國第一本與養魚有關的書籍《養魚之書》,介紹了鯉魚的養殖方法。 他主張發展池塘鯉魚養殖,認為養殖三年的利潤可以達到1000萬。 這對促進鯉魚養殖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時間的流逝,鯉魚的養殖越來越受到重視,並開始在我國許多地方推廣水產養殖,並逐漸發展壯大。
再者,在南朝梁年間,陶鴻景對鯉魚的評價很高,稱其為“魚的長度,食物的味道”。 這也是鯉魚後來被稱為“淡水之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那個時代,鯉魚成為最受歡迎的魚類之一。 一方面,鯉魚的養殖比較簡單,容易掌握養殖技巧;另一方面,鯉魚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無論是在野外還是在魚塘中都能順利繁殖後代。 此外,鯉魚還具有豐富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已成為男女老少喜愛的淡水魚之一。
作為淡水魚的“淡水之王”,鯉魚為什麼沒有成為四大魚類之一呢?究其原因,是它的名字不是很吉祥。 過去,鯉魚的命名存在一些迴避,不適合與皇帝的姓氏發生衝突。 唐朝皇帝姓李,鯉魚的“鯉魚”與“鯉”的發音相同,因此唐代國家禁止鯉魚的捕撈、貿易和消費,代名詞為“赤公”,禁止養殖鯉魚。 同時,人們轉向鯡魚、草魚、鯉魚和鱅魚的捕撈和養殖,這四種魚逐漸成為流行的養殖物件,被稱為“四大魚”。 特別是宋代以來,四大鯉魚的養殖技術日趨成熟,產量也大幅增加,成為人們喜愛的魚類。
由此可見,“四大魚”這個稱號不僅僅是外界的稱號,而是經過長期養殖和消費實踐積累的結果。 鯉魚雖然養殖歷史悠久,對食物的廣泛認可,但由於歷史原因,其與四大鯉科魚的地位差距逐漸拉大,最終失去了四大魚類的稱號。
鯉魚被許多人視為“雜魚”,主要是因為它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養殖技術相對簡單,導致市場過剩和低迷。 同時,鯉魚肌肉質地鬆弛,肉質略帶混雜,與鯡魚等四大魚類相比,口感略遜一籌。 所有這些都導致了對鯉魚的厭惡和偏見。
然而,從歷史和傳統的角度來看,鯉魚作為中國最早養殖的魚類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和尊重鯉魚的地位,推廣和發展鯉魚養殖技術,讓它重新進入我們的餐桌,發揚鯉魚作為淡水之王的美食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