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在農曆正月初一祭祀祖先,祈福,作為傳承了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文化象徵12月22日,聯合國大會將春節定為“聯合國假日”。
然而,就在全世界即將開始慶祝“中國年”之際,我國卻出現了一系列“風俗更迭”的訊號。
據網訊稱,燃放鞭炮、貼春聯、殺年豬、去墳墓祭祀、吃團圓飯五大習俗“停”已成定局,不少網友稱其離譜。
那麼,這個“換風”的傳聞是真的嗎?
公開資料顯示,自2024年春節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禁燃放煙花爆竹的政策。
然而,由於當時的處罰政策非常寬鬆,不僅老百姓沒有認真對待“禁燃”,甚至連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也會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過年過年。
雖然2024年頒布的《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確實是很多地方部門制定“禁火令”的政策依據,但真正把煙花爆竹送進“冷宮”的,是2024年發起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
眾所周知,隨著2024年新一代決策者開始發力,“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正式開始引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為了控制PM25.大氣汙染物,國家於2024年頒布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畫》。已經明確表示,將空氣汙染物濃度降低10%以上需要五年時間。
由於當時許多專家認為“PM25、“檯面爆炸”問題與燃放煙花爆竹密不可分,因此“大氣汙染防治行動”的重要內容是禁止或限制使用煙花爆竹。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國家紀檢部門也發布專項通知,禁止以“鐵飯碗”購買煙花爆竹。
在“環保一票否決”的考核制度下,各地陸續出台了“城市版禁燃令”,有的地區甚至對“一會兒燃鞭炮,拿著'手鐲'蹲七天”的現象大做文章。
該禁令不僅引起了網民的公憤,也引起了立法機關的關注。
報道稱,人工委明確,《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並未全面禁止燃放,部分地方為完成環保任務,強行禁止居民燃放煙花爆竹。
甚至以脅迫手段推動“全面禁燃”,明顯違背了依法治國的基本精神。
從早期的“桃韻”到如今的春聯,這種平和的年習俗文化象徵著中華文明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雖然自古以來,貼春聯就是一種特殊的過年習俗活動,但進入“建城”時代後,貼春聯就成了被城管部門嚴厲打擊的“不文明行為”。
公開資料顯示,“創城”是選拔週期為三年的“精神文明競賽專案”,全國幾乎所有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都可以報名參加。
在2024年至2024年的第七屆“城市創造”評選中,有447個城市入選提名名單。
即便是在文明城市數量最多的第六屆,也只有133個城市上榜,所以第七屆“創城”的447名“玩家”自然不敢懈怠。
在積極改造城市面貌和環境的過程中,市民“貼春聯的自由”被剝奪了。
據**報道,不少城市已將春聯納入“城市牛皮癬”的官方定義中。即便是在“城市創造”不太強的城市,也會有專門的規定,禁止沿街商家張貼含有商業廣告內容的春聯。
比如很多公司隨機贈送的春聯,是不能張貼在店外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城市甚至將“春聯剷除”活動延伸到普通居民家中。
很多朋友喜歡在窗戶上放一些“窗花”或剪紙,這種方式已經流傳了幾千年,被城管部門說成“破壞了城市的面貌”。
“造城”當然是一件好事,畢竟每個市民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能夠變得更加文明和諧,但為了“造城”而“造城”的做法卻讓人難以接受。
填血腸、燻臘肉、吃殺豬飯是很多朋友的過年回憶,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已經不需要我們熬夜吃豬肉了,但“殺豬”的儀式感還是很重要的。
然而,隨著“定點屠宰”政策的全面推進,“殺豬”將逐漸成為過去。
根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所有用於銷售目的的生豬必須運往國家指定的屠宰場進行加工,並且還必須通過屠宰前檢疫檢驗程式。 “定點屠宰”的成本遠高於養殖戶自屠宰的成本,而這種額外的成本在如今豬價暴跌的情況下,只能由養殖戶自己承擔。
“如果你在家吃肉,你不需要在固定點屠宰嗎?“理論上是這樣,但在實踐中,存在著層層疊疊的現象。
據**報道,在麗江多縣發布的《節儉殺年豬的建議》中,官方“建議”農民在春節前盡快宰殺年生豬,不允許在縣外出售或贈送豬肉。
國家推出的“定點屠宰”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確保生豬領域的食品安全。 然而,當這項政策推廣到普通農民殺豬的做法時,就出現了兩大弊端。
第一養豬業正逐步走向資本壟斷的發展。
事實上,許多養殖戶養豬不僅供自己食用,親朋好友之間的豬肉生意也成為養殖戶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定點屠宰”政策的打擊下,養豬業的利潤已經完全被產業資本所佔據,普通農民只能靠在這些大廠打工來謀生。
第二新年旅遊受到壓制。
在東北不少地區,“殺豬菜”是農家旅遊的重要商業專案,不少南方“小土豆”千里迢迢來到關口外的冰雪,只為品嚐殺豬菜的味道。
養豬業進入“定點屠宰”時代後,遊客只能吃到工業化養殖的“飼料豬”。
中國許多農村地區都有過年祭祀祖先的習俗,燒紙和上香是這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
這種祈求家庭祝福的古老傳統,現在已成為政府打擊的“風俗變遷的重點領域”。
在近幾年出台的多份“一號文”中,文明祭祀是“農農農”領域的重中之重,不少地方也出台了專項規定,規範殯葬行業。 近日,黑龍江省華南縣因“沒收燒紙”而登上熱搜。
官員們出於環境和消防安全的原因禁止焚燒紙張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刀切沒收和罰款是不合適的。
特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死錢、紙幣等祭祀用品,在中國一直受到廣泛打壓,卻在國外掀起了消費狂潮。
據外媒報道,許多國外網紅將中國的“燒紙”行為視為一種神秘的“東方祝福儀式”。
這些外國人不僅在祭祀祖先時燒紙,還燒紙作為自己的交通工具。
國內許多知名的“燒紙村”被迫開拓海外市場,這種“母親不愛繼母”的奇怪現象顯然不利於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
在墳墓上焚燒紙張可以在有關當局的合理監督下進行,全面禁止只會導致信譽危機。
根據官方通知,我國今年的春節假期不包括除夕,雖然相關部門已經發出了“請假”的訊號,但這確實會影響到一些朋友的跨年安排。
如果除夕夜只能提前兩三個小時下班,更別說趕回千里之外的老家與父母團聚,恐怕連準備團圓飯的食材都不夠。
尤其是今天這“失業潮”,恐怕絕大多數工人都不敢選擇乙個“強硬”的老闆,在除夕夜爭取乙個假期的團圓飯。
比農民工更不舒服的是農民,他們甚至吃飯都受到官方限制。
根據雲南省官員發布的《農村團體聚餐風險提示》任何超過5桌的聚會,必須提前10天向村委會報告,所有參與餐飲生產的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不少雲南網友表示,看來今年農村人要去城裡訂宴吃飯。
在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聚餐規則”,除了食品安全約束外,農民還必須確保沒有鋪張浪費。
如果農民吃喝玩樂,這種官方限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行政手段剝奪農民的“團圓飯自由”,顯然太過分了。
團圓飯看似普通的晚宴,卻真的可以釋放辛勤工作一年的人心中的不快樂。
與其試圖打擊網路虐待,不如讓人們度過乙個美好的一年。
結論
“無為治國”是古老的管理智慧,在深化中國經濟改革的今天,我們決不能拋棄這種讓人民自由發展的文化。
沒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最精明的“鐵飯碗”也不可能窮盡,讓步政策的弊端和阻礙民生發展的政策改革,是2024年中國經濟復甦的希望。
那麼,您認為在農曆新年問題上有哪些政策需要改革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