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性與實用性並存
鄭向軍. 近日,由中國出版人協會等11個協會學會聯合發布的《關於規範漢字使用的倡議》引起廣泛關注,其中中國書法協會也是協辦單位之一。 筆者從書法從業者和愛好者的角度來看待文獻,可以歸納為幾點:一是要用規範、美觀的漢字;二是鼓勵開發和使用優秀的字型字型產品,抵制“醜書”“怪書”字型產品三是要提高漢字的使用和社會規範的審美水平。
提交人認為,該倡議的發布非常及時,非常必要。 近年來,在一些電視台、電影、書籍、報紙等媒體中,確實充斥著粗俗、膚淺、奇特的字型,尤其是一些沒有書法基礎和審美特徵的手寫字型的產物。
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至少有兩個:一方面,公共書法的審美水平亟待提高。 另一方面,在手寫字型庫中,既符合流行書法審美,又具有書法藝術特色的字型並不多。
流行書法的美學有其鮮明的特點,首先要通俗易懂。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與書法的接觸越來越少,對書法的認知和理解只停留在自己對“美”的追求上。 前段時間,某電視台播出的《苗墨中國心》節目中,曾有過這樣一段橋:顔振清的《祭祀侄子的手稿》擺在觀眾面前,有人以為是一本“醜書”。 這顯示了大眾對書法的審美狀態。
判斷書法的好壞,筆者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書法史上是否有深入研究過習某一崗位;你有沒有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認識? 但是,從目前常見的手寫字型字型的表現來看,可以認為設計師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底。 正是這類人設計的手寫字型字型庫,迎合了某些人書法的審美需求,導致了沒有文化內涵的手寫字型字型的傳播。
這一舉措要引起書法從業者和書法愛好者的重視,文藝創作、文藝產品、文創產品都是人民的天性,廣大書法從業者要肩負起為全民提高書法美感的責任。 這裡要區分大眾書法審美中對“美”的理解和書法專業人士眼中的“美”。 通俗書法的審美一般從“通俗”和“俚語”入手,判斷“美”和“醜”;書法專業人士一般從“雅”的角度出發,追求書法的個性和藝術性,其中不乏“醜如美”的藝術風格,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基於此,書法工作者應從通俗書法美學的角度出發,創作出既有藝術性又有人性的書法作品。 手寫字型庫的發展也是一樣的,一定要注意藝術性和人的天性。
從書法史上看,書法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實用性、實用性與藝術性並存、純粹的藝術表現形式。 書法是隨著漢字的創作而產生的,其最初的功能主要是實用性。 隨著漢魏晉末年書法的審美意識的提高,其藝術性越來越受到重視,進而經歷了實用性與藝術性並存的很長一段時期,一方面,書法在人們的學習和習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人們對書法藝術性的追求也在不斷發展。 直到**,隨著鋼筆傳入中國,人們的日常書寫逐漸被硬筆取代毛筆。 如今,隨著電子產品的日益普及,人們對硬筆的使用也在減少。 至此,書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幾乎被割裂開來。 如今的書法從業者和愛好者對探索其藝術性更感興趣,各種書法展覽也為書法的藝術表現提供了平台。
結合《倡議》,從實用性出發,書法家仍能運用當代書法的專業知識,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貢獻力量,書法家可以從通俗書法美學的角度出發,創作出既有書法內涵又有人性字形的字型。 試想一下,如果這樣乙個字型庫不斷豐富,逐步為社會提供乙個藝術與人性並存的標準化字型字型庫,公眾的書法審美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公升。 因此,書法的藝術性和實用性可以完美結合,這種結合也符合社會應用的快速發展,可以與現代技術有機融合,使書法在當代社會中散發出新的活力。
事實上,書法從業者在一些重要活動中已經開始嘗試這一點,比如北京冬奧會的字型設計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字型庫,都是由許多專家學者完成的。 以北京冬奧會主題口號“攜手共創未來”為代表的特殊字型設計,既符合大眾審美,又具有藝術性,為本屆冬奧會的視覺形象增添了不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