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曾經說過,人生有三種絕望:
“不認識自我,不想擁有自我,也無法擁有自我。 ”
這句話非常適合形容《車輪下》中的漢斯。
《車輪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黑塞的名著,被譽為“西方年輕人的孤獨之書”。
故事中的漢斯是乙個優秀的少年,他不負眾望,被最好的學校錄取了。
但在學校,漢斯不得不頂著壓力努力學習,甚至在交友和工作上屢屢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干擾。
最後,漢斯絕望地自殺了,因為現實與他的理想背道而馳。
整篇**不長,但讓人看完後感覺很沉重。
乙個個稚嫩生命的隕落,讓無數父母瞥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隱藏在心中的傷口。
原來,那些看似“聽話”的孩子,一直過得很辛苦。
你認為聽話的事情正在毀掉孩子
故事的主人公漢斯是乙個成績優異的孩子。
他的老師和父親鼓勵他繼續學習,一刻也不鬆懈。
在長輩們的期待下,漢斯幾乎不參加任何娛樂活動,每天晚上十一二點都要學習。
父親為漢斯的自律感到自豪,在他看來,兒子是難得的天才少年。
但在名聲之下,漢斯心裡卻很鬱悶。
他曾經因為家人不讓他出去玩而哭泣,因為父親帶走他的寵物而難過,他也因為學習的巨大壓力而頭疼。
然而,漢斯內心的掙扎,都隱藏在耀眼的光環之下,很少有人注意到。
漢斯要參加州考試,作為鎮上唯一被選中的候選人,每個人都對他寄予厚望。
但考試結束後,漢斯覺得自己考試不及格,回到家,臉上滿是悲傷。
為了讓兒子振作起來,父親告訴漢斯,他可以實現他的乙個願望。
漢斯擔心地問父親
如果我沒有通過考試,我可以回到高中嗎?”
沒想到,父親被這句話惹惱了,衝著漢斯大吼大叫:
太糟糕了,你只想著上高中!這是自己造成的!”
父親的態度讓漢斯掉進了冰窖。
他無法想象如果他沒有被錄取,他會面臨什麼。
他心煩意亂地跑到屋外,被大雨淋濕了。
幸運的是,所有的擔心都是不必要的,最終,漢斯以第二名的成績被神學院錄取。
漢斯聽到這個訊息感到驚喜,他覺得自己終於可以休息一會兒了。
但老師和家長告訴他,他應該利用假期時間預覽一下學校的知識,否則他上學後就趕不上大家的進步。
沒辦法,漢斯只好開始瘋狂的輔導模式。
他放棄了自己喜歡的消遣,每天要麼背誦複雜的數學公式,要麼用字典練習語法。
漢斯的頭痛越來越嚴重,但他還是咬緊牙關,生怕自己落後。
在長輩們安排的“成功之路”上,漢斯惶惶不可終日地往前走,生怕自己稍有失誤,就會墜入深淵。
扛起重擔的漢斯,無疑是千萬孩子生活在大家期待之下的縮影。
人們只看到他們的辛勤工作和卓越,卻忽略了他們隱藏的艱辛和被壓抑的疾病。
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曾提出乙個觀點:
父母對孩子的苛刻和傷害態度,以及不合理的期望,都可以內化在孩子的自尊心中,從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內在聲音。 ”
我見過太多的父母過分強調分數的重要性,並要求他們的孩子學習這個和那個。
在巨大的壓力下,孩子只能隱藏真實的自己,按照父母的意願生活。
然而,強迫孩子做出不受歡迎的選擇,只會繼續消耗他們的內在能量。
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
否則,他們只能在焦慮和迷茫中走上悲慘的道路。
管教越嚴格,孩子就越叛逆
入學考試那天,父親送漢斯去上學。
他反覆問漢斯
你會為家庭帶來榮耀,對吧?“你會聽老師的,對吧?”
看到兒子連連點頭,父親深深地松了一口氣。
告別父親後,漢斯開始了他的學生時代。
在學校裡,漢斯交了乙個好朋友,赫爾納。
雖然在外人眼中,桀驁不馴的赫爾納和優秀的漢斯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漢斯卻非常珍惜這份友誼。
他經常和海爾納散步聊天,兩人都視對方為知己。
然而,在老師們眼裡,海爾納是乙個問題學生,很可能會帶來壞漢斯。
出於這個原因,校長不厭其煩地與漢斯交談。
他將赫爾納最近的成績下降歸咎於他,儘管漢斯一再解釋說他的健康狀況不佳影響了他的學習。
但校長還是固執己見,要漢斯離赫爾納遠點。
這讓漢斯感到厭惡,他對校長說:
赫爾納是我的朋友,我不能就這樣拋棄他。 ”
校長對此感到非常痛苦,於是他寫信給漢斯的父親,讓他回到正軌。
父親看完信後,急忙給兒子寫了一封信,要求他聽老師的話,盡快“改弦易轍”。
父母和老師的不理解讓漢斯瀕臨崩潰。
他漸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對校長教授的科目,成績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赫爾納也遭到了老師的嚴厲管教。
他被禁止和漢斯一起散步,當校長發現海爾納違反了規則時,他把他關了幾個小時。
最終,海維爾納受不了學校的氛圍,選擇了退學。
而漢斯也因為失去了最好的搭檔而更加破罐子。
在心理學上,有乙個“被動抗拒人格”的概念,它指的是當乙個人被要求做一些他或她不想做的事情時,他會以某種間接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
漢斯的叛逆,表面上是放棄學業,實際上是老師和家長對他自己實踐的干涉的強烈表現。
成長中的孩子逐漸培養出自己的獨立意識,他們需要的不是自上而下的管教,而是大人的尊重和理解。
作為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及時給予指導。
否則,如果你不尊重孩子的意願,你就不會得到你想要的。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按照你的期望生活
海維爾納輟學後,漢斯變得更加孤獨。
他無法應付沉重的學業壓力,並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
校長別無選擇,只能聯絡漢斯的父親,送他回家。
在家休養的日子是漢斯一生中為數不多的悠閒時光之一。
他去農場榨汁,在田野裡徘徊,和乙個女孩有過短暫的戀情。
但在漢斯康復之前,他的父親敦促他找乙份工作。
父親非常擔心兒子的未來,以至於他為兒子的無所事事而焦慮。
在父親的壓力下,漢斯不得不找乙份機械師的工作。
他的日常工作是焊接和銼削齒輪,非常枯燥。
但每當父親問起他的工作時,漢斯都會強迫自己微笑,讓他放心。
比起父親的盤問,最讓漢斯感到疲憊的是同事們的酗酒情況。
他不喜歡漫無邊際的八卦和吹噓自己的經歷,就像其他人一樣。
但為了顯示自己合群,他還是會強迫自己參加聚會。
在人群中,漢斯常常感到一種存在主義的虛無。
他只能呆在角落裡,一杯一杯地喝醉。
乙個迷失自我的人,注定是悲慘的,絕望的。
最終,漢斯沒能克服內心的掙扎和撕裂,在醉酒了一天後,他掉進了水裡淹死了。
漢斯的死震驚了他的父親。
他感嘆道:我真的不明白,他是乙個多麼聰明的孩子,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不幸是多麼突然,乙個接乙個地發生在他身上”
旁邊的人低聲說
強迫孩子在現場邁出這一步,每個人都有乙份。 ”
漢斯的悲劇無疑給那些希望兒子變成龍、女兒變成鳳凰的父母敲響了警鐘。
如果你忽視孩子的真實想法,讓他們走上一條不適合自己的道路,對他們的期望越高,他們的失敗就會越慘。
畢竟,每個人的人生追求都不一樣。
如果要求孩子為了追求標準化的“成功”而壓抑自己,那麼他們追求的過程本身就帶有自我毀滅的種子。
袁健在《私書》中說:
人們無法糾纏自己的性格,往往在沉默的時刻,用劍和項圈在短兵相接的戰鬥中與自己相遇。 ”
乙個長期封閉內心的孩子,只會積累負面情緒,以至於有一天他會爆發出來,毀滅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指出,不被理解的群體中的人通常走兩條路:
一種是封閉自己,走向孤獨,另一種是迷失自我,融入關係。
《車輪下》中的漢斯無疑走上了最孤獨的道路。
在成長過程中,他的願望從未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於是他只能割稜斷角,乖乖地走在老師和家長規劃的路上:
去最好的學校,離開好朋友,保持優異的成績,找乙份體面的工作......
在一次次選擇的過程中,漢斯逐漸生活在乙個島嶼上,最後變得筋疲力盡,慘死。
著名哲學家費希特說:
教育是培養人的自主能力,而不是教育人適應傳統世界。 ”
其實,生活方式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問題。
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恰當的引導之上的,這樣他們才能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成為乙個有靈魂的人。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過“標準”的生活,他們有自己的路要走。
只有學會正確放手,給孩子自由,才能培養出堅強的心,擁抱美好的明天。
開始計畫我的 20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