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一群熟悉的“老朋友”回到了成都。
目前,是觀賞冬季候鳥的最佳時間。 冬季候鳥是指冬季在某一地區越冬,次年春季飛北繁殖,秋季飛到該地區越冬的鳥類。 就成都而言,秋冬季節有鵝、野鴨等鳥類來這裡過冬,春夏季節在北方繁殖。
在世界九大候鳥遷徙路線中,有四條經過中國,即西太平洋遷徙路線、東亞-澳大拉西亞遷徙路線、中亞-南亞遷徙路線和西非遷徙路線。
其中,觀測和記錄到的候鳥種類和數量約佔世界總數的20%-25%。 因此,在該國,您將有機會看到世界上大約 1 4 只候鳥。 成都位於東亞、澳大利亞和中亞、南亞兩條遷徙路線的交匯處。 據市公園城市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秋天,為了避開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寒冬,會有大量候鳥南遷,其中一些會飛到澳大利亞西北部沿海濕地孟加拉灣的潮灘, 紐西蘭南部的沿海濕地等,另一部分將停留在中國的四川盆地,或飛往南方的雲貴高原等地越冬。
那麼,作為成都成千鳥的重要遷徙“驛站”,成都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如今,每到秋冬季節,成都各大公園和濱水綠道總能看到鳥兒齊飛的壯觀景象。 根據2024年成都平原越冬水鳥調查資料,去年秋冬季節共記錄到89222只水鳥,創近年新高。
成都的候鳥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從東北遷徙,包括俄羅斯,一部分是遷徙到中國東北的候鳥;一小部分從西北遷徙,包括來自內蒙古西部、甘肅、青海和寧夏的候鳥,以及來自新疆的濕地水鳥其餘為小規模垂直遷徙,冬季在成都平原等低海拔地區越冬,夏季在成都平原附近的高山上繁殖。
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示範區,有很多地方可以“遇見”候鳥。 在興隆湖中,有大天鵝、普通秋沙鴨、紅胸秋沙鴨等鳥類在青龍湖濕地公園,黑頸鵐、魚鵐、灰頭鵐等鳥類在鳥島上盤旋在白鶴灘國家濕地公園,蒼鷺、小鴨、斑嘴鴨等鳥類“休憩”補充能量......
候鳥的到來不僅取決於季節,還取決於可以棲息的生態環境。 成都平原屬於岷江流域,濕地和水資源豐富,城市內適合越冬候鳥的環境眾多。 成都不斷更新的新物種記錄是成都濕地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的有力證明。
一組資料印證了生態環境的變化——2024年,成都有鳥類466種,2024年有516種,到2024年,成都共觀測記錄到鳥類566種,佔全國總數的39%17%。鳥類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公園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候鳥“打卡”到全國各地的湖泊和濕地,這是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生動寫照。
讓我們記錄我的城市
成都 **金冠新聞記者 李飛飛 責任編輯何啟鐵 圖片由市公園市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