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外留學生“抑鬱”、“輟學”、“自殺”接連登上新聞留學生的心理狀況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2024年11月15日,麻省理工學院華裔博士生辛天思不幸去世,不少**聲稱自殺身亡。
2024年8月28日,中國博士生戚泰磊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校園內槍殺其博士生導師,法院判決他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需要入院**,直到他回到準備受審的狀態。
2024年5月17日,普林斯頓大學亞裔學生賈斯汀·林(Justin Lim)在家中自殺身亡,家人在訃告中證實,他生前一直患有焦慮症,甚至患上了飲食失調症。
2024年3月,埃默里大學留學生張依依去世,父親在一篇題為《致埃默里大學D**e同學》的文章中暗示孩子自殺。
除了惋惜之外,這些事件也給更多人敲響了警鐘,讓人們關注起來留學生的心理問題
問
為什麼留學生經常出現心理問題?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布了乙份關於國際學生人數的調查和統計報告,報告結果顯示,47%的博士生和37%的碩士生有某種形式的抑鬱症狀;平均而言,每 10 名本科生中就有 1 名有嚴重的抑鬱傾向
知名心理學平台KnowYourself曾對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國際學生負面情緒或心理困擾的三大原因是學業、社會和人際關係以及語言障礙。 此外,經濟問題、文化環境、與家人的關係和身體健康也讓許多國際學生感到壓力。
習壓力是國際學生中最常見的負面情緒。
這種壓力一部分來自習在大學裡的快節奏,同時又受到“.花很多錢在學費上,你必須有所成就“這種複雜心理的影響。
一方面要應付高強度的習,通宵達旦地趕圖書館,另一方面又要擔心成績、職業前景、未來就業、出國留學費用,這對於社會經驗不足的國際學生來說很難調整心態。
除了學業上的挑戰,國際學生經常感到自己也受到了挑戰難以適應新的人際關係或同伴壓力
即使是國際學生也會因為消費模式、生活方式、興趣愛好等因素而分成小團體,在還沒有完全適應生活和習環境的變化的情況下,要建立新的朋友圈並不容易。
而缺乏語言技能這將導致文化差異的影響和留學生暫時難以適應生活環境的變化,同時也會加劇社交的難度,在留學生面前總會感到被冷落,從而感到不安全感和歸屬感, 並最終令人沮喪。
除了負面情緒和苦惱,未能重視心理問題,及時尋求有效幫助這也加深了許多留學生的抑鬱情緒。
受文化和習的影響,亞洲學生往往對心理問題不夠重視,不太願意尋求心理諮詢。
密蘇里大學學生健康中心的一位顧問曾說:“亞裔國際學生往往對精神疾病感到害羞,更容易忽視心理健康問題,而且往往有更多的抑鬱症。 ”
耶魯大學的乙份心理健康調查報告也顯示在54%報告經歷過抑鬱症的國際學生中,只有9%選擇或尋求過專業幫助。
然而,極端結局的例子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當下做起,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問
留學生應該如何處理心理問題?
首先,我們想要:注意你的情緒變化
最好培養一些愛好,保持健康的習習慣,並在自己的舒適區內建立社交關係。 遇到問題時不要壓抑和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和焦慮,多與家人和朋友溝通,釋放壓力。
如果你已經有情緒波動、厭食、失眠、自殘等嚴重影響你生活質量的問題,你一定是勇敢地尋求幫助
最簡單的方法是取得聯絡學校的心理健康諮詢服務通常您可以通過在官方網站上搜尋學生健康或心理健康諮詢來找到相應的資源,簡單的諮詢通常是免費的。
除了心理諮詢服務,心理健康中心還會提供心理評估、自理課程、小組**等,部分留學生大學甚至會提供中文心理諮詢,非常適合想要關注心理健康但不知道從哪裡入手的學生。
除了學校,還有一些專業心理諮詢機構。例如,在由華人創立的More Than Hugs,所有輔導員都可以提供中英文雙語服務,可以從文化認同和文化歸屬感的角度提供幫助,非常適合中國學生和留學生的需求。
你也可以自己搜尋一些網路平台,或者看看你的保險有沒有合作心理諮詢機構,為學生尋找更實惠的心理諮詢服務。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對心理健康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重視,不要羞於討論自己的內心正視心理問題是一種疾病,而不是你的錯誤和弱點,並相信專業的幫助。
但如果覺得習的壓力太大,也可以試著放慢習學習的節奏,把一些課程放在寒暑假完成,這樣可以減輕平時的學習負擔,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找到健康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