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每年都有不少展覽,而今年最美的展覽莫過於德化白瓷。 在看展覽之前,我對瓷器的印象是各種“瓶罐”,最有名的瓷器是景德鎮。
看完白瓷展後,我完全被展品的工藝所震撼。 原來,瓷器可以像蟬的翅膀一樣薄,飄逸柔軟"“紗線”,花花綠綠的“扇子”,瓷像也可以栩栩如生,非常靈動。
本次展覽精心挑選了從古至今的德化白瓷400餘件,分為“一白個展”和“百技”兩個單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瓷都”景德鎮,中國陶瓷在福建德化也很有名望。 德化瓷是陶瓷燒製中的藝術瑰寶,具有白度好、光澤度高、熱穩定性強、耐溫、耐壓、耐磨、耐腐蝕等特點,具有釉面純正暖、密度高、透光率好等理化特性。
白色是中國五種傳統顏色之一。 德化瓷窯興盛於唐宋,興盛於元明,當下聞名遐邇。 雖然只是白色,但德化白瓷也是白而不一樣,分為:象牙白、建築白、豬油白、高白、小子紅和綠白。 宋元時期,德化陶瓷工業隨著海外**的繁榮而繁榮,其產品以青白瓷為主,青白瓷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 青白瓷,青白釉是白中藍或綠中白,深淺不一,深的為淺綠色,淺色的接近白色,有的略帶灰色或黃色。 到了元代,青白瓷的胎質更加潔白細膩,釉水汪汪清澈,釉面淡綠色,深淺交替,光滑如玉。
明清時期,德化窯在元代燒製白瓷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製作燒製出乳白色釉瓷,又稱“象牙白”,質地堅韌厚實,細膩溫暖,樸素典雅,穩重大方,瓷色為白色和黃色, 就像象牙一樣。由於輪胎釉料含矽量高,氧化鋁含量低,瓷土中含有鐵、鐵等雜質較少,輪胎細膩緻密,常有顆粒狀珍珠狀閃光,潔白細膩如蒸糯公尺粉餅,俗稱“糯公尺胎”。
靜謐溫暖的德化瓷器呈現出純潔典雅的感覺,適合作為豪宅或寺廟、祠堂的陳設或祭祀用具,如各種香爐、燭台、花瓶等,或瓷器、水碗、印刷盒、筆筒、筆筒、硯台、印章等學習用具。
“豬油白”與“象牙白”一樣有名。 它以優質高嶺土為原料,經過瓷工的反覆研究和實踐,其輪胎釉料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加上輪胎白質牢固,釉面厚實細膩,光滑光亮,手感如玉,肉眼可見一種像冷凍豬油的油脂感, 所以它被命名。傳到歐洲後,法國人稱其為“鵝絨白”和“中國白”。
而“小子紅”是窯瓷的一種,是明代德化白瓷中最好的,胎質潔白細膩溫暖,釉面乾淨明亮,與胎骨緊密結合,融為一體,在肉眼的照耀下看起來像嬰兒粉色半透明的面板, 粉紅色在白色中是微弱的,所以俗稱“兒童紅”。這是瓷器在高溫燒成過程中,由於窯內位置或溫度的不同而偶爾產生的一種特殊的窯爐變化。
德化窯在傳統的基礎上傳承創新,打造“建白瓷”、“高白瓷”等新型瓷器。 “建白”意為福建特有的白瓷。 建白瓷經氧化火焰燒製而成,產品品質如肥玉,色調柔和,泛黃中白,溫潤油膩。 在光線的投射下,能閃耀出黃色的光澤,晶瑩剔透,雋永優雅。
“高白”一般是指白度在82度以上的白瓷。 德化高白瓷是建國後開發的創新瓷種,2024年經科學測定,白度高達888度,為歷代白瓷冠冕,色澤如雪,堪稱冰肌玉,高貴無瑕。
除了“白人孤獨的表演”。"此外,德化白瓷以塑料佛像而聞名。 在本次白瓷展中,佛像展品超過一半,涵蓋了“何超宗”觀音像、“小江山人”觀音等傳世產品。 展出的瓷像以各種材料為主,主要有觀音、如來、公尺琴、羅漢、八仙等道教人物,以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民間故事為創作素材,具體題材出口,形成了獨特的器皿譜系。
靜謐典雅的觀音菩薩、威風凜凜的菩提達摩、詼諧可愛的公尺琴、文昌皇帝等,或坐、或站、或躺,無不生動、栩栩如生,尤其善於把握人物特徵,從表面和內在,寫神,兼具形式和精神,具有很高的藝術意味。
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參觀國家博物館的德化白瓷展,領略白瓷之美。
記錄我的浪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