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於白梅作為處境喜劇界的金牌編劇被提及,如今,他作為主流商業片導演,更加活躍在大眾視野中。
從編劇、編劇,再到導演,於白梅的藝術創作似乎充滿了“意外”。 他對藝術的興趣很早就顯現出他的創作天賦,從小就熱愛文學,高中時開始排練和表演小品,大學時誤學了電腦科學,當過幾年“理工人”,幾經波折又回到了創作之路上。
在採訪中,他反覆提到“緣分”二字,“直到38歲才選擇導演這條路,回首往事,想想這麼多的巧合加在一起,一切似乎都是命中註定的。
一場意外的車禍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因為理工科成績優異,於白梅上大學時選擇了電腦科學專業,但他對這個專業沒有興趣,每天靠看電影和視訊來“搗亂”。
第一次與喜劇面對面接觸是在2024年。 當時,俞白梅受北京廣播學院(現傳媒大學)同學的邀請,成為他們學校正在拍攝的處境喜劇的觀眾。 在一場戲的最後,主演之一的宋丹丹坐在他面前的觀眾席上,帶頭鼓掌大笑。 “那一刻,我覺得這個職業太有吸引力了,但同時,我心灰意冷,覺得自己的人生離它太遠了。”
這部給俞白梅帶來巨大衝擊的處境喜劇,正是著名演員、導演英達執導的《我愛我的家》,而此時,距離俞白玫和英達合作還有6年的時間。
2024年,俞白梅大學畢業,進入中國航空工業第六三一研究所。 他覺得當時的生活“徹底破碎了”,“除了打籃球或者打麻將,上班是我這輩子都不想做的事情,感覺自己在時間迴圈中跑不出去。
但命運的齒輪總是在無聲無息地轉動,2024年12月30日的一場意外車禍成為於白梅的“人生轉折點”。 在醫院休養的幾個月裡,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從此,他對文學創作的熱情無法控制。 他開始用“於白梅”代替原名吳濤,繼續在《榕樹下》上發表作品,這是當時網路作家最早的聚集地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劍上的網路之劍:斬周星馳》。
於白梅的名氣逐漸上公升,剛開始寫作一年多,他就擔任了《榕樹下》網路文學大賽的評委,結識了作家王碩、編劇劉恆等評委心中的“偶像”。
2024年,一位朋友打電話**,邀請於白梅為一部電視劇集寫劇本。 於白梅和小夥伴們毫不猶豫地來到北京,根據自己寫了一部劇本《網蟲日記》。 通過王朔,劇本被送到了英達手中,命運兜兜轉轉,終於完成了閉環。 (轉發到版本 6)。
之後,於白梅成為英達團隊下的專業編劇,先後創作了《閒人姐姐》、《東北一家》、《習虎一家》等一系列處境喜劇劇本。 ”
乙個好的導演應該像乙個“六角形戰士”。
電視劇集編劇的身份推動於白梅走向成功,但這還遠未結束他的創作之路。
2024年,於白梅與好友、著名演員鄧組建話劇團隊,推出了《分手大師》、《反派天使》等一系列舞台劇。 就在小劇場演出如火如荼的時候,廣光傳媒向于白梅發出了邀請:“你想來拍電影嗎?讓人發笑的能力也可以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
俞白梅表示贊同,“一開始我只是想寫個劇本,找個導演導演,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導演。 ”
從2024年上映的喜劇電影《分手大師》開始,於百美和鄧這對“鐵桿搭檔”共同自編自導了《反派天使》《銀河補習班》等多部電影,名氣一路攀公升。
爭議也隨之而來。 於白梅一直在從創作中獲得的經驗和觀眾的評價中摸索前進的方向,現在她對此很平靜:“在此之前,我所有的知識都是關於劇本的,關於導演的知識真的不是十全的。 ”
作為一名專業編劇,於白梅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她有不同型別的工作經驗。 “這種型別本身是電影創作者和觀眾的共同努力。 中國這十年走的型別片之路,其實就是我們在不斷地和觀眾互動,不斷從觀眾那裡得到新的觀點、新知識,這些東西推動了今天的電影向著新的方向發展。 電影注定是一場冒險,它不會一成不變。 ”
成為導演後,於白梅逐漸對劇本有了新的認識。 剛入行,跟著劉恆學寫劇本時,劉恆稱讚他“生來就有眼光自覺地寫劇本”,但在他成為導演後,他經歷了幾部作品的自編自導才真正意識到這一點。 “電影是一門視聽藝術,如果編劇在創作中負責傳達思想和構建故事的質感,那麼導演就是最終的總工程師,必須呈現這些內容。 ”
在俞白梅看來,作為導演,掌握心理學非常重要,“同乙個編劇,同乙個場景,乙個好的導演可以讓場景完全掌握觀眾的心理,乙個糟糕的導演可能只能講完整個故事。 在俞白梅心中,乙個好的導演應該像乙個“六邊形戰士”:不僅要對**、繪畫、戲劇表演、剪輯有一定的了解,還要懂得節奏,同時深諳人性的微妙之處,除此之外,他還應該懂得管理:乙個少至幾百人的劇組, 多達一千人,如何將大家的智慧加在一起,形成新的高度,也是導演的重要能力。
從當初決定寫劇本,再到轉型為導演,於白梅感嘆自己“好像一直被推著”。“如果不是車禍,我不會寫劇本,如果不是那個朋友的**,我不會知道如何進入這個行業。 只不過,與其他人相比,於白梅認為自己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更感興趣、更投入、更專注,作為編劇和導演也是如此。
我想做一件可以及時停留的作品。
2024年初,《中國桌球:絕地反擊戰》上映,這是於白梅執導的第四部電影,對他來說,這也是他導演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過去,大部分時間我都是當場“炒菜”,但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對鏡頭有自己的掌控力。 不是專業班出身的俞白梅,靠著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明確了自己作為導演的方向。
與之前的作品相比,於白梅為《中國桌球:絕地反擊戰》打了最高分,“這部劇的主題首先是我深信不疑的,對題材的闡述,包括整部劇的完整性,都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公升。 ”
在俞白梅看來,《中國桌球:絕地反擊戰》雖然講述的故事與當今生活相去甚遠,但其所傳達的“直面挫折、勇戰”的主題卻與當下時代密不可分。 “世界在變,創作的主題必須改變,最好的創作永遠可以與這個時代的脈搏相契合。 面對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我們應該怎麼做?在接下來的幾部劇中,我將專注於這一點,這是乙個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
當被問及對當今年輕創作者的期望時,於白梅引用了一位國外知名導演的話說:你應該想想,為什麼中國人焦慮,為什麼中國人受苦,為什麼中國人快樂?這段話曾經給俞白梅帶來很大的觸動,“'中國'聽起來像是乙個特別巨集觀的概念,但我們每個人都在其中,每個人都有觸覺。 如果創作者想創造一些公眾會喜歡和產生共鳴的東西,他們應該考慮這些問題。 於白梅說,“藝術創作者應該努力幫助這個時代,幫助我們在這片土地的民族脈絡中,努力去感知他們的聲音。 ”
作為創作者,你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對於這個問題,20多歲的於白梅在剛入行時,有乙個很簡單的想法:每兩年就能做出那個時候最暢銷的產品,就是成功。 如今,48歲的於白梅會答:“我想拍出能留到時間裡的作品。 ”
*:中國青年報社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