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以衝突再次公升級,哈馬斯向“耶路撒冷”郊區發射火箭彈,以色列在加沙邊境集結54萬軍隊,準備發動進攻。
目前,雖然局勢走向尚不明朗,但可以說,除非以色列感到其“憤怒”已經平息,否則這場衝突不會很快結束。
毫無疑問,這種緊張局勢是許多國家不願看到的。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美國。
當地時間10月14日,沙特正式宣布將暫停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所有談判。
這也意味著美國在中東的部署已經徹底失敗。
眾所周知,今年早些時候,在中國的斡旋下,沙特與伊朗實現了“世紀和解”。
這個訊息一出,讓很多人大吃一驚,同時也讓一向視伊朗為“眼中釘”的美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
為了應對這場危機,美國在過去幾個月裡一直在試圖效仿中國的“壯舉”,以便沙特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也能得到解決。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向沙特提供了“天價獎勵”,讓後者逐漸從堅決拒絕猶豫。
然而,美國萬萬沒有想到,就在他們離目標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一場“意外”就發生了,美國的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以色列這次給美國帶來了乙個“大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沙特-以色列和解”的失敗對美國會有什麼影響呢?
美國的這場“外交危機”將如何演變?
隨著拜登的飛機降落在耶路撒冷,所有的答案都逐漸浮出水面......
美國的“全球戰略”
對於“沙特與以色列和解”的失敗,很多朋友可能認為,影響最大的是美國丟了面子。
當然,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畢竟美國一直自詡為“全球領導者”,但現在連一件“小事”都處理不了,很難不懷疑自己的能力。
但是,如果你熟悉美國的“全球戰略”計畫,你一定知道,這次失敗對美國的影響遠不止於此。
就連美國幾十年來在中東維持的霸權,也可能因此而動搖。
自2024年拜登在美國上任以來,不難發現,他的全球外交戰略基本可以分為三個板塊。
首先,第一塊是歐洲。
去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從後來的各種跡象來看,美國在“挑起矛盾”方面確實下了不少功夫。
從表面上看,美國在這場衝突中最想做的就是拖垮俄羅斯。
為此,白宮已向烏克蘭提供了超過662億美元的各類援助。
但結果,我們也看到,烏克蘭的實力根本不是俄羅斯的對手。
雙方之所以能夠僵持到現在,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沒有“狠手”,另一方面也是整個西方的支援。
比如在當前的巴以衝突中,美國剛剛將一筆援烏的物資轉給以色列,俄羅斯就立即在那邊發起“反擊”,讓澤連斯基不斷“呼救”,希望美國不要“偏袒”。
但話又說回來,雖然打倒俄羅斯的明顯計畫在很大程度上失敗了,但在幕後,美國還有另乙個計畫已經得到了回報。
也就是說,通過戰爭,將整個歐洲團結在北約的旗幟下,在美國的旗幟下。
要知道,這幾年來,歐洲尤其是歐盟,出現了一股“獨立”意識的浪潮,馬克龍甚至曾公開表示:“歐洲不應該盲目跟美國走。 ”
如今,俄烏衝突爆發後,即使大家都知道俄羅斯無意繼續西進,但對於歐洲來說,事實是俄羅斯已經“進城”了。
在這種情況下,儘管歐洲不情願,但它只能留在美國的“盜船”上。
其次,第二個區塊是亞太地區。
在這個領域,美國的布局可以說在十幾年前就正式開始了,當時歐巴馬提出了“亞太再平衡”。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在三位領導人的共同推動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外交戰略已經十分清晰。
那就是破壞南海,通過台灣問題遏制中國的發展,將中國“鎖”在“島鏈”中。
基於此,無論是前段時間的中菲矛盾,還是早前的中印衝突,甚至是中日韓之間的矛盾,都離不開美國的挑釁。
雖然從種種跡象來看,中方並不懼怕美國的陰謀,美國現在“無法維持這種所謂的平衡”,白宮高階官員接連訪華就是為了緩和局勢。
但總的來說,美國的計畫對中國產生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