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人數最多的國家,有近3000萬聽力障礙者。 兒童期是聽覺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聽力障礙導致兒童言語發育障礙,影響其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1.兒童聽力損失的因素
1.遺傳因素
大約60%和70%的兒童聽力損失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 有證據表明,近親或近親所生的後代發生聽力損失的可能性更高。
2.產時因素
這些包括早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窒息和新生兒黃疸。
3.感染
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風疹、巨細胞病毒等可能導致新生兒聽力損失。 腦膜炎、麻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也會導致聽力損失。
4.耳部疾病
常見的耳部疾病,如耵聹堵塞(耳垢堆積)、分泌性中耳炎積液和化膿性中耳炎,也可導致兒童聽力損失。
5.雜訊
長時間大聲使用個人音訊裝置(如智慧型手機、**等)會導致聽力損失。 短時間、高分貝的噪音,如煙花爆竹,會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
6.藥物
用於新生兒感染、抗瘧、抗結核、抗癌等多種藥物,這些藥物因其耳毒性而可引起聽力損失。
2. 聽力損失的危害
兒童聽力損失對他們的語言習影響最大;此外,孩子的整體認知能力、社交能力、生活態度、自尊心也會受到影響。 沒有接受**的聽力損失兒童在習中往往表現不佳,導致工作表現不佳,成年後就業機會減少。 溝通困難會讓孩子感到憤怒、沮喪和孤獨,造成持久的情感和心理創傷,影響整個家庭。 更廣泛地說,聽力損失將對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3. 如何避免聽力損失
超過30%的兒童聽力損失是由麻疹、腮腺炎、風疹和腦膜炎等疾病引起的,這些疾病可以通過預防性免疫和良好的衛生習來避免。
首先是預防免疫接種,許多引起聽力損失的疾病,如先天性風疹、腦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都可以通過免疫接種來預防。
二是加強婦幼保健措施,預防早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黃疸、先天性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等感染。
三是普及新生兒、嬰幼兒聽力篩查,對先天性或遲發性聽力損失患兒進行早期發現和診斷,為早期干預提供依據。 第四,最好在6個月大之前實施干預措施,包括助聽器、人工耳蝸等聽力重建措施和言語訓練。 新生兒聽力篩查可及早發現聽力損失,並提供及時有效的干預,盡可能避免發育遲緩,促進社會、教育和社會生活技能的發展。
四、傷耳習習慣常見
生活中的一些壞習和壞行為可能會不小心損害寶寶的耳朵和聽力。
1.耳糞
耳垢,俗稱“耳垢”,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淡黃色粘稠物質。 耳垢經空氣乾燥後變成片狀或粘稠的油脂,可稱為鼓膜和外耳道的“花信使”,既能阻擋灰塵和小飛蟲的“入侵”,又能緩衝噪音,防止外界水分流入,抑制細菌的滋生繁殖。
2.用力擤鼻涕或吸鼻子
用力擤鼻涕,尤其是擤鼻孔,可能會導致鼻腔內的細菌在壓力的作用下通過咽鼓管直接侵入鼓腔,傷耳,嚴重時還會出現耳痛、中耳膿胸,甚至鼓膜穿孔、耳膿、聽力損失等。 如果孩子喜歡嗅嗅,甚至形成有規律的吸鼻動作,會增加寶寶患中耳炎的概率,嚴重者可能會併發腦膿腫,非常危險。
3.經常流鼻涕,不理會它
鼻竇炎往往是由兒童感冒引發的,有時鼻涕往往會持續很長時間,這種情況不能不治療。 由於感冒、急性鼻竇炎、急性咽炎、細菌或病毒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症,中耳炎初為分泌性中耳炎,若不及時,常可發展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4.長時間佩戴耳機
經常戴耳機,尤其是長時間聽高分貝的聲音會損傷內耳的聽覺器官,產生雜訊性耳聾,所以喜歡戴內建耳機聽CD的人要掌握“60-60-60”原則,即音量不要超過最大聲音的60%,連續聆聽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 外界聲音不應超過60分貝;佩戴內建耳機收聽**的人應遵循“80-90規則”,即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80%,連續收聽時間不超過90分鐘。
重要提示:本文僅供科普參考,不作為診療依據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莫玉華]。
編輯:xc 語句:**網路、入侵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