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氣象監測對資料質量日益增長的要求,車載移動監測氣象站應運而生。 該類氣象站配備裝置先進,可在運動過程中自動監測各種大氣環境引數,實現氣象資料的高時效性、高精度採集,有效彌補了固定氣象站的不足。
《“十四五”氣象科技領域重點研發計畫》明確提出,要加強機動複雜地形氣象要素聯合觀測,構建陸地機動觀測體系。 車載移動監測氣象站的研發是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啟動的重點技術攻關專案。 同時,還提供移動觀測所需的資料產品,可用於數值天氣預報、氣候**、公共氣象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模式驗證和過程研究。
車載移動監測氣象站以車載移動平台為載體,可實現對溫度、濕度、風速風向、氣壓、能見度、降水量等各種氣象要素的同步觀測測量。 這種“移動探測器”模式打破了傳統固定地面氣象站觀測的侷限性,實現了對研究區的多點、全過程觀測,獲得了傳統固定氣象站無法實現的高時空解像度大氣環境引數實測資料。
從社會角度看,車載移動監測氣象站在道路氣象服務、重大活動氣象保障、災害天氣監測、城市環境評價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例如,在確保道路安全方面,可以實現對交通氣象環境的詳細刻畫,有助於道路部門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在重大事件的氣象支撐方面,能夠以較高的時空解像度對活動區域及其周圍環境進行監測,為組織者準確判斷天氣狀況提供依據。
目前,車載移動監測氣象站已在全國廣泛應用,例如,市氣象局採用了易帆科技旗下的新型車載移動監測氣象站進行區域氣象監測。 氣象站安裝在監測車輛上,可根據使用需要配置不同的氣象探測器,實現對溫度、濕度、氣壓、風速等各種氣象要素的觀測。
在實際使用中,監控車採用“一車多用”的執行模式,既為氣象部門進行常規氣象監測,又結合電力部門需求,沿電力設施裝置周邊設定行車路線,對當地氣象環境進行監測。 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航線條件和監測任務靈活設定觀測方案,在保證氣象部門資料採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監測車輛的執行範圍和使用效率。
在為期半年的移動監測中,監測車輛共行駛了5萬公里,獲得了20TB的原始資料,用於各種氣象監測。 這些高時空解像度的氣象資料為氣象部門的預報服務和氣象科研單位的數值模式驗證提供了有力的資料支撐。
從應用效果來看,車載移動監測氣象站在道路氣象預警服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依託高精度氣象觀測資料,對突發道路氣象災害進行預警報告。 例如,對於大霧、打滑、暴雨等道路氣象災害,可提前30分鐘發布黃色預警,可提前10-20分鐘發布橙色預警,可提前5-10分鐘發布紅色預警。 這為道路管理部門及時採取交通管制、出行維修提示等應對措施提供了科學支援。
可以看出,車載移動監測氣象站有其獨特的移動性優勢,該技術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相信未來該技術可以在更多新興氣象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資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