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板門店停戰協定》的簽署是韓戰的最終結果,朝鮮和南韓都沒有吞併對方,雙方還保持著戰前的局勢,所以這場戰鬥是平局。 真的是這樣嗎?結束戰爭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推翻敵對政權、建立傀儡等等。 而停火協議只是戰爭結束的一種形式,並不意味著雙方是平局。
例如,二戰期間,德國和法國簽訂了停戰協定,失敗的一方是法國;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海珊也簽署了停戰協定,而失敗的一方是伊拉克。 所以協議只是契約的一種形式,誰贏誰輸主要取決於協議的內容。 換言之,勝負的標準取決於發動戰爭的目的是否達到。 韓戰的導火索是朝鮮統一朝鮮半島的願望。 2024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線,突然向李承晚的部隊發動進攻。 6月27日,美國眼看弟弟被打得無能為力,對朝鮮宣戰。 朝鮮是美國的對手戰局逆轉,戰線迅速北上。
10月1日,麥克阿瑟向金日成發出最後通牒。 當天傍晚,**還收到金日成的求助緊急信。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抗美援朝戰爭。 我們參加戰爭的目的是保衛我們的祖國和我們的國家,甚至美國的教科書也明確肯定了這一點。 當美軍到達北緯38度線時,杜魯門**和美國的麥克阿瑟在“是否繼續進攻”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當時,麥克阿瑟興高采烈,要統一朝鮮半島,一舉建立起乙個像日本一樣的朝鮮。 杜門說,把朝鮮人民軍趕回線,意味著戰略目標已經實現,如果戰線繼續北上,必然會引起中國的不滿。 堅持走我路的麥克阿瑟沒有聽杜魯門的話。 大家也看到了結局,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志願軍一路行軍到漢城。
然而,從第四次戰役開始,志願軍就放棄了漢城,撤退到線。 此時,雙方的態度非常明顯,即雙方只線上附近形成了對峙,雙方都不想進一步擴大戰鬥成果。 第五次戰役後,蘇聯的馬雷克於2024年6月23日提出,志願軍和美軍應先考慮停火和休戰,然後雙方應撤出線。 6月25日,中美雙方同時表示願意進行和平談判,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蘇聯的提議,同時讓中美兩國在停戰協議上向前邁進了一步。 對於美國人來說,南韓被保留了下來,對於我們來說,朝鮮被拯救了,朝鮮和南韓的領土與戰前幾乎沒有變化,這意味著中美兩國的目標都達到了平等。 這時,中美兩國都宣布韓戰的勝利沒有問題。
事實上,韓戰的真正輸家首先是朝鮮,其次是南韓。 金日成發動韓戰的目的只有乙個,那就是統一朝鮮。 起初,李承晚的部隊只是抵抗了朝鮮軍隊的進攻,但在美軍在仁川登陸後,他的目標變成了吞併朝鮮。 朝鮮和南韓的目標非常相似,都是互相吞噬。 事實上,在韓戰後期,朝鮮和南韓都想繼續戰鬥,但最終的結果是朝鮮人民軍的指揮權消失了,他們忍住了憤怒。 南韓跳街罵街,美國人直接讓他記憶猶新。
漢**隊在晉城之戰中被志願軍徹底清理,癱瘓。 雖然最終,朝鮮和南韓都宣布了勝利,但這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否則他們真的無法向公眾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