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住在乙個三口之家的隔壁,兩年前我們增加了乙個嬰兒,現在我們是乙個四口之家。 我們的關係平平無奇,但他們的大女兒和晴兒在同一所學校,我和媽媽偶爾會聊一些孩子的話題。
晴兒上一年級的時候,鄰家女孩已經五年級了,經常看到老爺子接她放學,那個老爺子就是她的奶奶。 我發現她和奶奶關係很好,奶奶也有點溺愛她,一直照顧她,直到她突然去世。 祖母去世的訊息是從母親那裡得知的。
女孩的聲音很大,像男孩的性格,她的母親說她的女兒不聽話,難以教育。 但我一直覺得女孩子很正常,她只是在正常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們偶爾在電梯裡見面,當我主動和她說話時,她表現得很自然。 到她上六年級的時候,她已經比她的母親高很多了,乙個高大的人。 我經常誇她媽媽的身高,但她說她生病了,關節疼,這似乎是長得太快什麼的。 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種現象,所以我很震驚。
這個女孩經常和另乙個男孩在一起,他也是我們的鄰居,另乙個高個子。 他們經常一起上下學,打架打架,這才是乙個青春期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兩個孩子的媽媽也來來去去很多,看來關係很好。
當他們考上初中時,很少見到他們,尤其是鄰家女孩。 有一天,我去接孩子放學,碰到男孩的媽媽,隨口問一句:你的孩子和我家隔壁的女孩一起上學,我看他們平時關係很好。 男孩的媽媽說:孩子已經好幾年沒上學了,一直在家玩手機。
我吃了一驚,“咦?你不是上學了嗎,好久沒見到她了,我還以為是因為學校。 ”
是的,我考上了一所好學校,但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抑鬱,也不知道我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是不是抑鬱了,我沒東西吃?她對自己說。
一次簡短的交流讓我回想起幾個月前發生的一件事。 這天,隔壁鄰居來敲我的門,是女孩的媽媽,她問我有沒有看到貓,是那天新買的,要我看看它會不會從他們的陽台溜到我家,我說沒有。
她走後,我試著往房間裡看,我沿著她陽台延伸的路線走,果然,我在房間的櫃子後面發現了乙隻狸貓。 我立即打電話給她**,她說她出去了,後來來把貓帶走了。 可是我等了很久才來,我和爸爸擔心貓咪跑了,於是我打電話**催促她,她說讓我敲她的門,她女兒在家,讓她來拿回去。
我敲了又敲,但沒有人開門,只好繼續催促她。 她終於來了,背著她的小女兒,在驚慌失措中,她和丈夫帶來了追貓的工具。 貓被嚇壞了,四處亂竄,把我們的房間弄得滿是貓毛。 他們有點無助,但我們無能為力,我和父親開始有點不耐煩了。 她把孩子交給我,然後關上門,和她丈夫一起抓住了我們房間裡的貓,最後也折斷了我的掃帚。
貓對他們很粗暴,在房間裡上躥下跳,最後溜到陽台上,落到窗下幾厘公尺處,他們再次陷入僵局。 我建議他們找一張大網來抓貓,因為貓隨時可能掉下來。 他們試圖在另乙個房間找到一條路,但她的丈夫似乎失去了耐心,不停地用掃帚追趕貓,最後貓從樓上摔下來死了。
青父非常生氣,大聲責罵丈夫太粗魯,她也因為丈夫的行為而氣得說不出話來,帶著孩子離開了。 但他的丈夫似乎很平靜,他說這只貓是給他女兒買的,女兒有心理問題,自從貓丟失後一直在家哭泣。 那是我第一次聽說鄰家女孩有心理問題。
但到了極端,他們把我的房間弄得一團糟,既不道歉,也不來收拾,把破掃帚扔到一邊,拍拍我的屁股,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走開了。 青父氣得我安慰:也許他們得先安慰女兒,等著瞧,說不定以後再回來收拾。
但是隔壁沒有動靜,所以我不得不自己打掃房間,從那以後,我就成了他們家的陌生人。 直到我再次從別人那裡聽說了那個女孩。 我突然對他們產生了同情。
*。我觀察到她的父親不經常在家,似乎在田裡幹活,也許孩子在事故後回來了,有一段時間我經常見到他。 她媽媽經常找人打麻將,我們會聽到隔壁打麻將的聲音。 二胎出生後,她依舊一邊帶孩子一邊打麻將,這意味著當孩子生病回家時,沒有安靜舒適的環境讓她休養。 這樣的家庭環境,不禁讓人感嘆不已。
每當孩子們吵鬧或大笑時,我就會想起隔壁的女孩,牆的另一邊是另乙個家庭,另乙個場景。 這個家庭的孩子生病了,不知道她的父母經歷了怎樣的內心掙扎,還要經歷多少個艱難的日日夜夜。
最新報告的青少年抑鬱指數呈指數級增長,我一直很慶幸身邊沒有抑鬱的孩子,也沒想到他們居然悄悄生病了。 外人不知道他們怎麼了,他們為什麼生病。 父母也不理解他們,他們吃得好,喝得好,為什麼會抑鬱?
人類在不斷進化,但精神層面似乎一直有所欠缺,也許是孩子內心的需求突然被喚醒,用症狀告訴父母:物質、榮譽、軌道,都不是我們真正的需求,不要讓我們獨自承受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壓力,然後你拭目以待。
如果這是生病孩子的哭聲,那麼我們作為普通父母,只能以警示。 不要製造焦慮,也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就像突然聽到孩子被拐賣一樣,我們只能把孩子抱得更緊一些。
沒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為人父母需要練習。 我們也在感嘆,為什麼我們小時候物質匱乏的時候不生病,現在我們物質富裕的孩子卻生病了如果你仍然處於這樣的迷茫中,也許你的父母還沒有長大,他們沒有看到精神世界的需要。 俗話說:如果父母不提高認識,教育就跟不上這一代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