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西北窒息。
藥明生物今年本可以過得不錯。
今年8月,藥明生物董事長陳志勝在一次論壇上雄辯地表示:我們的行業與經濟週期沒有直接的聯絡。藥明生物已生產22款上市產品,其中20款來自海外。 ”
言下之意,藥明生物一切順利。
陳老闆更調侃前沿領域:“mRNA很有意思,但產品難做。 世界上已經有4個mRNA CDMO想賣給我。彼時表示,自己最看好ADC和雙特異性抗體,而藥明生物投資的下一站確實是ADC和雙特異性抗體。 方向清晰,思路清晰,是陳志勝的特點。 10多年前,藥明生物看到了脫離藥明康德,趕上生物藥浪潮高峰的契機,堪稱中國CXO領域最好的孵化專案。 緊隨其後的是康龍華城、凱來英等人,赤腳追不上。 誰能想到,如此不穩定的藥明生物,竟然突然被絆倒了。
12月4日凌晨,藥明生物2024年業績指引在投資界流傳:“由於新專案減少和監管審批延遲,預計2024年營收將下降;新增產能導致利用率增速下降,導致2024年利潤下滑。 ”
這麼大的一段話,可以用四個方面來概括:完全關掉暖氣。
根據藥明生物4日披露的“業務更新”,預計2024年藥物開發(CDO)收入下降18%-20%,藥物製造(CMO)收入下降15%-18%。。這是藥明生物自2024年在香港上市以來首次披露業績,年營收和淨利潤均出現下滑。
4日開盤後,藥明生物一度下跌超過20%,隨後**盤中拉動。 最終,藥明生物為了避免下跌,不得不暫時停牌。
仔細觀察藥明生物的業務動態,很難用他們自己所說的“減少專案和新增產能”來解釋業績的急劇下滑。 因為在此之前,公司甚至沒有絲毫的不良趨勢。 讓我們從CDO業務開始。 在2024年半年報中,藥明生物營收同比增長17個。 儘管新專案同比減少13個8%,這讓外界覺得,雖然國際風向不好,但並沒有影響到公司的實際經營。
截至下半年11月30日,藥明生物新增專案45個。 新專案的勢頭並不弱,但沒想到業績突然大幅提公升。 Corona專案的損失不能作為藉口,因為今年上半年實際上Corona業務很少。
下半年的45個專案遠不如上半年的46個專案,藥明生物需要給出乙個解釋。
在CMO業務方面,藥明生物預計實際專案數量不會減少。 陳某提到22,符合公司此前預期的21-23。 其中20個為外資品種,一直認為收益穩定。
意外最穩定的CMO部門也突然大幅下調了收入預期,這也很難解釋。
競爭對手的加速挖角可能是原因之一。 三星生物在2024年上半年業務爆發,被視為藥明生物在亞洲最大的競爭對手。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藥明生物雖然專案數量沒有減少,但專案收入卻出現了顯著下降很明顯,訂單金額正在減少。即使藥明生物的愛爾蘭工廠在2024年底前完工,也很難從三星生物收回訂單。
一旦訂單下滑趨勢確立,未來國外藥企的CMO將持續流向南韓、歐洲等地。 這是上半年可以推斷出來的,而這一次藥明生物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藥明生物一直在板路掙扎,並一直在給外界描繪乙個非常好的期待。 12月4日凌晨,藥明生物親手戳破了氣球。 為什麼要隱藏它,為什麼要炸毀它?
2、某機構反饋:“過去乙個月,我和藥明生物溝通了好幾次老闆們都上前詢問了他們的CEO,反饋非常好
藥明生物的自爆,連業內人士都表示不解。 非醫療專業人員開始尋找替代解釋。 比如上周五,輝瑞宣布GLP-1口服**藥研發失敗,有傳言稱該專案原本交給藥明生物,如今期待突然落空。 他們可能不知道藥明生物完全不接受小分子藥物,多肽**藥物專案掌握在藥明康德手中。
這已經不是藥明生物第一次發生自毀事件
今年6月20日,藥明生物在投資者開放日上透露,今年前5個月僅新增25個整合專案,同時給出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10%的業績指引。 該公司當日的股價為**17%。在藥明生物的半年報中,上半年新增專案46個。 5月底為25人,6月底為46人在乙個月內撤出 21 個專案這一事實在當時受到質疑。不過,因為公司業績依舊不錯,這件事在當時就被忽悠了。 今天的自爆,本該是藥明生物突然幹的,甚至連資金外逃的跡象都沒打響。葛蘭的中歐醫療創新**更是大幅提公升了其在藥明生物的倉位,在第三季度。可想而知,今天有各種機構的責罵。 市場的注意力已經開始從商業轉移到資本。 今年11月17日,持有藥明合聯60%股權的藥明生物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這就是陳總所說的“非常看漲”的ADC板塊。
有一種說法是,某CXO公司為了支援藥明合聯上市,一直承壓不下業績,讓大家覺得行業蒸蒸日上,粉碎了一些國家的封鎖陰謀。
客觀地說,藥明合聯和藥明生物是相對獨立的。 業務方面,藥明合聯年營收不足10億,一半的ADC研發和生產依賴藥明康德旗下的藥明新馬製藥。 藥明生物沒有必要把2000億元全部押在這塊小盤子上。
唯一可能的是藥明生物太驕傲了。
在今年10月28日的**溝通會上,陳志勝向外界透露:“年初設定的120個新專案的目標沒有改變。 ”
他應該清楚知道,他說這話的時候,公司的新專案數量還不到90個,距離年底只剩下兩個月了。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人們將來怎麼能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