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中,“國民經濟”的直譯應該是國民經濟,以前翻譯為“國民經濟”,後來在中國,經濟恰好既有國民又有人民。
本文所稱“國民係數”是國有企業的係數和非國有企業的係數,簡稱國民係數,是指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不動搖”方針,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壯大的根本制度保證。 黨的十八至二十大報告不斷指出:“要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定不移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定不移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引領作用。 ”
那麼,什麼是基本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呢?什麼是公有制經濟?市場如何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兩項堅定不移的政策中,它是如何運作的?兩個堅定不移的政策能否有監測和監管指標?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適當比例是多少?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合適比例是多少?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和各地區、各行業中所佔比重的現狀如何?產業政策如何調控不同行業的國民係數?
本文試圖回答上述問題。 資料**和研究方法詳見注釋。
1.我國不同地區國家係數分布。
首先,我們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以下簡稱省份)的GDP資料和全國係數進行了對比分析,以GDP排名前8位的省份為第一圈,排名第9至第16位的8個省份為第二圈,排名第17至第31位的15個省份為第三圈。
1.第一圈:GDP排名前8的省份,包括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佔全國GDP的53%35%。其中,廣東、江蘇核心省份佔全國GDP的20%94%,中部地區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省份佔全國GDP的34%66%。
2.第二圈:湖南、安徽、上海、河北、北京、陝西、江西、重慶等8個省區GDP排名第9-16位,佔全國GDP的26%28%。
3.第三圈:GDP第16位以外的15個省份佔全國GDP的2036%。
第一圈(核心層)的前兩個(核心層)廣東和江蘇分別佔全國GDP的前1和第5位。 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大(中部)地區佔全國GDP的1 3%以上。 第一圈的8個省份佔全國GDP總量的1 2%以上。 第二圈的8個省份佔全國GDP的1 4,而GDP第三圈的15個省份僅佔全國GDP的1 5,僅相當於廣東、江蘇兩省在核心層的佔比。
這顯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集中效應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左圖:各省佔全國GDP的比重;右圖: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係數佔比。
基於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上市公司資料,考慮投入產出綜合佔比,並賦予權重,綜合計算各省工業行業國有企業係數,反之,民營企業係數。
第一圈八省國有企業係數為2809%(其中前兩個省的國有企業係數為18。73%,前4省國企係數為2217%)。第二圈八省國有企業係數為4449%。第三圈15個省份的國有企業係數為5043%,最後6個省份GDP的全國平均係數為643%。在全國範圍內,國有企業的平均係數為38%。
正如你所看到的,國有企業從經濟發展到欠發達地區的係數處於絕對上公升狀態,或民營企業係數處於絕對下降狀態。 核心和中部省份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係數為28,核心層國有企業的係數甚至低於20%。 第一圈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係數呈三七分布;第二層圓形分布在四層或六層中;第三層圓分布在五層或五層;全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係數分布有四六種方式。
我們對2024年各省的GDP和國有企業係數進行了回歸分析。 結果表明:國有企業係數越高,區域GDP越低,國有企業係數與GDP負相關關係較強,民營企業係數與GDP正相關關係穩定;
數學回歸方程表明,如果民營企業係數提高1%,全省GDP將增加1120億元。 雖然廣東省和江蘇省國有企業的平均係數為187%,但由於其GDP規模較大,其國有企業所代表的GDP總額相當於GDP排名靠後的六個半省的GDP總量,而最後六個省份的國有企業平均係數為643%。
2、各省工業行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係數分布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年鑑》,2024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41517家,其中中國控股的25180家,佔總數的6%民營工業企業325752家,佔74%;港澳台地區外商投資工業企業和工業企業43455家,佔10%;其他企業47130家,佔11%。
以營收和利潤資料為產出因子,以總資產和淨資產為輸入因子,計算國有企業全國平均係數和民營企業335%,外資企業係數為215%,其他企業為14%。
在民營企業係數中:
40%以上的省份是:1湖南(53%);2.福建(52%);3.江西(50%);4.寧夏(45%);5.河北(44%);6.河南(43%);7.江蘇(40%)。
低於20%的省份是:1**5.2%);2.北京 (586%);3.海南(6%);4.甘肅(11%);5.青海(12%);6.吉林(15%);7.上海(16%);8.天津(19%);9.內蒙古 (195%)。
在外資企業的係數中:
30%以上的省份是:1天津 (473%);2.上海 (468%);3.北京 (356%);4.海南 (354%);5.廣東(34%);6.江蘇 (332%);7.吉林 (313%);8.遼寧 (301%)。
低於10%的省份是:1甘肅 (24%);2.青海 (28%);3.雲南 (39%);4.新疆 (41%);5.貴州 (46%);6.山西 (57%);7.陝西 (69%);8.內蒙古 (86%);9.湖南 (88%);10.寧夏 (96%)。
令人吃驚的是,海南、北京、上海、天津等發達地區的民營企業係數非常低,尤其是北京,民營企業係數僅為586%,出乎意料的低,應該引起地方**的關注,妥善調控結構,更加重視促進地方民營經濟發展。 對外資係數低於10%的西北五省,西南的雲南、貴州兩省,以及北方的山西、內蒙古兩省,應加強引進外資,外資企業係數至少提高到10%以上。
事實證明,在實際國民係數的比例下,經濟發展水平高的省份比經濟發展水平低的省份擁有更好的社會和產業生態系統。 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 剔除其他性質難以劃分的企業後,浙江省民營企業係數為055、外資企業係數為029、國有企業係數為016;江蘇省的對應數字為045,0.37,0.28;廣東省是 037,0.41,0.22;福建省是 054,0.28,0.18。
中國最具活力的沿海四省民營企業平均係數為048、外資企業平均係數為031、國有企業平均係數為021、基本上是五三二分布。 這可能是乙個合理的分布指標。
3、我國各行業國家係數分布。
1.中國上市公司全國係數按行業分布。
由於國家統計局沒有披露除工業行業以外的所有行業的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資料,因此我們首先研究了上市公司各行業的全國係數。
根據我們對中國所有上市公司的資料,在中國6,771家上市公司(包括A股和全球**市場)中,國有企業為1,583家,佔23家4%,全行業市值、營收、利潤佔比為040/0.58/0.66、按市值、營收、利潤的權重分分。 25計算,國有企業佔比係數為051。
基本結論是:在我國上市公司總數中,國有企業略高於非國有企業。 國家係數的權重為051:0.49。
具體到全球產業分類體系(GICS)的第一產業,國有企業在能源、公用事業、金融、工業、房地產等5個行業具有優勢,國有企業的係數如下。 52;在日消、原材料、通訊業務、非日用、醫療、資訊科技五大行業中,均不處於優勢地位,國有企業的係數分別處於優勢地位。 20。
基本結論是,在11個第一產業中,國有企業在5個產業中占有優勢,非國有企業在6個產業中具有優勢。
國有企業係數分布在GICS一級行業。
具體到148個四級行業,國有企業分布在130個行業,覆蓋88%的行業,其中58個佔據優勢。 非國有企業分布在145個行業,覆蓋98%的行業,其中90家具有優勢。
基本結論是,在中國148個GICS四級行業中,國有企業(SOEs)主導了40%的行業,非國有企業(NGEs)主導了60%的行業。
2.我國工業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全國係數分布。
在國民經濟國標(GB)分類中,將採礦、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生產三大類歸入一般工業類,包括41類,再分為207個中類和666個子類。
目前,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的158個四級行業中,有67個可以與行業類別進行對比,介於國家標準(GB)的大中類別之間。 同樣,我們取國家統計局的規模以上企業和上市公司資料,考慮投入產出的綜合比例,綜合計算各行業國有企業係數,反之亦然,民營企業係數。
在國標的41個行業分類中,由於沒有其他礦業行業相應的統計資料排除,我們計算分析了40個主要工業行業的國有企業係數。 我們將國有企業在行業中的佔比分為四類:
A類:國有企業係數高於50%的行業,平均係數674%;
B類:國有企業係數在25%-50%的行業,平均係數為397%;
C類:國有企業係數佔比在10%至25%之間的行業,平均係數為145%;
D類:國有企業係數低於10%的行業,平均係數為50%。
現有10個甲類行業,即:電力、熱力生產及工業、石油與天然氣開採業、水生產與工業、煤礦開採與洗滌工業、菸草製品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業、礦山專業及輔助活動、天然氣生產及工業、有色金屬採選業、酒類、飲料及精製茶製造業。
B類行業有10個,即: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汽車製造業、其他製造業、黑色金屬採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煤炭等燃料加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金屬製品、機械裝置修理業、化工原料及化工產品製造業、 非金屬礦開採選礦業。
C類產業有12個,即:通用裝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特種裝置製造業、計算機、通訊等電子裝置製造業、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化纖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金屬製品業、文化教育、藝術、體育娛樂用品製造業、食品製造業、紡織業。
D類行業有8個,即: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印刷和記錄介質複製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紡織服裝業、服裝業、家具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鞋類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國有企業在四類行業中的平均係數。
根據上述分析,在國標分類的40個產業類別中,國有企業佔A類10個產業中的67個4%的主導地位;B類10個行業中,民營企業佔603%的主導地位;在C類的12個行業中,民營企業佔85個5%的主導地位;在D類8個行業中,民營企業佔優勢地位95%。
顯然,要堅定不移地支援國有企業在A類產業中的發展,堅定不移地支援民營企業在D類產業中的發展。
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是,B類、C類行業是否有需要提高國有企業係數的行業,或者該類中型行業是否有需要提高國有企業係數的行業。 需要進一步研究細分,確定國有企業的合理比例和產業地位,制定適合產業發展的國際國內產業分類體系。
4.反思和討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在巨集觀調控下,要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力量,促進經濟發展。 在這裡,“市場經濟”是關鍵詞,市場經濟主要依靠市場進行有效配置資源,用“看不見的手”來配置社會資源。 市場經濟主體以市場化企業為主,只有市場化企業才能接受“看不見的手”排程,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則以非國有企業為主。
2.目前的資料表明在國民經濟中,特別是在發達地區的經濟總產值中,國有企業不再佔據主導地位。 然而,在許多國家的重要戰略產業中,國有企業佔據主導地位。 從理論上講,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公有制為主體”的定義,關鍵在於什麼是公有制企業。
中央企業和各類地方國有企業都是公有制企業,傳統的集體所有制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被視為公有制企業像華為這樣的全資企業,是不是也是實現公有企業的一種方式?
例如,2024年李伊寧教授在我的書序言中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股份制企業是......公有制即使是員工所有制和公有制的股份制企業,也是公有制的。 ”
3.兩個堅定不移的政策必須有巨集觀監測和調控範圍指標。 目前國民係數的分布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逐步演變的結果,總體上是合理的。 民營經濟退出的理論不值一提,但對於一些含糊不清的說法,應該澄清一下。
總書記一再強調,民營企業是“自己的人”。 在兩個堅定不移的指導方針下,並不意味著國有企業比例越高越好,目前我國最發達地區的全國係數為28個分布,發達地區為37個,中等地區為46個分布,發展中地區為55個分布。 全國平均水平是四到六。 未來,全國的國民係數應向三七的分布方向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國民經濟中“規模以下”(收入在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實際佔比會高於統計數字。
4.在每個行業中,也要有針對國民係數的巨集觀經濟監測和調節指標,在國內一些重要的戰略性行業中,國有企業要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 在一些行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允許非國有企業充分競爭。 在一些行業,應根據國內外不同情況進行動態政策調控。 例如,目前對產業鏈中的一些“卡脖子”行業和“卡脖子”環節提供了產業政策支援。
5.國有企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現階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堅定不移地支援和發展民營經濟發展。 要提振廣大民營企業家的信心,使市場更加活躍,讓經濟穩定增長,使就業更加充足。 國有企業是國家最重要的武器,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在國家重要戰略產業中發揮著主導作用。 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源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力的基礎,是市場化資源配置和社會就業的主力軍。 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筆記:一是上市公司資料,二是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統計資料,包括區域資料、行業資料、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資料。 首先,基於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我們使用中國全部6771家上市公司中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市值、收入和利潤率。 25、加權計算國有企業佔比,分析各行業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佔比。
其次,利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資料,再結合上市公司資料進行修正,選擇總資產和淨資產作為輸入因子,選擇收入和利潤作為產出因子。
在具體計算中,收入佔06.重量,利潤佔04、產出係數按權重計算,總資產佔06.權重,淨資產佔04.計算權重計算輸入係數,然後輸入因子佔04.重量、產出係數佔06個權重組成統計局的資料。
最後,統計局的資料佔權重的三分之二,上市公司的資料佔權重的三分之一,得到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的最終係數。 在計算省區非國有企業資料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係數時,僅採用國家統計局的資料。 為確保上市公司分類與統計局行業分類的統一,我們根據主營業務比例原則,將6771家中國上市公司分為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下的90個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