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俗,很多家庭在農曆新年期間都會擺放菜具筷子和食材,青蔥是必備品之一。 這不僅意味著“年年起色”,也預示著新的一年將煥然一新,充滿活力。 對於許多人來說,青蔥辛辣甜美,酥脆可口,是家常菜的難以替代。
然而,我們嘴裡的“青蔥”並不是唯一含有它們的。 根據生長週期和使用習慣的不同,青蔥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專門種植和收穫的蔥苗,另一類是貫穿整個生長週期種植的韭菜。 其中,洋蔥苗的栽培更注重嫩芽的收穫,口感鮮嫩,主要市場是其幼苗。 除了嫩芽外,大蔥也是可食用的,需要整個生長到成熟。 我國北部以大蔥為主,南部以青蔥為主。 據《國家統計年鑑》資料顯示,近三年來我國蔬菜主播區青蔥播種面積穩步上公升,增幅在10%左右,僅江蘇、山東兩省青蔥年產量就高達100多萬噸,種植密度居全國前列。 其中,典型的南方種植區以韭菜為主,而北方地區多種植洋蔥苗,根據市場需求定期採摘幼苗。 青蔥的生長對環境條件要求苛刻,對溫度、光照、水分、肥料等有一定的依賴性。 科學研究和農民實踐表明,只有優化生長環境,青蔥才能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種植青蔥的最佳溫度範圍是15至25°C。 如果溫度過低,青蔥會死亡,新陳代謝會減弱溫度過高也會加速水分分散損失,不利於養分吸收。 此外,當青蔥長時間下雨或陽光不足時,葉色會變黃,從而影響產品的價值。 因此,有必要調節土壤濕度,建設遮蔭設施,以保證青蔥的正常生長。 在選種方面,秋播的青蔥經歷了冬季貯藏過程,生長潛力更強,產量高於春播的青蔥。 以江蘇為例,秋播青蔥產量可達每667平方公尺150公斤同一地區春播青蔥的產量約為100公斤。 然而,春播的青蔥外觀更均勻、更綠色,市場價值更高,許多種植者選擇春播的青蔥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因此,根據青蔥的不同用途和品種,可以在秋春季節進行定向播種,關鍵是要注意青蔥生長的環境優化,特別是水、溫、光的平衡,以達到既定的產量和品質目標。
這需要科學指導和農民經驗的有機結合。 播種青蔥是一項精細的工作,需要農民的耐心和智慧,從選擇種植地點到測量間距,過程的每一步都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產量和質量。 有經驗的農戶在選擇地塊時,會刻意觀察土壤質地最適合青蔥的生長,含氮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 接下來,他們小心翼翼地清除雜草並壓碎土塊,以創造乙個肥沃而鬆散的種植基地。 在一些地方,農民甚至在地塊周圍設定遮陽網,以避免在炎熱的夏天過熱。 種植時,他們仔細計算間距,確保行距在30-40厘公尺之間,株距控制在8-10厘公尺,密度適中。 它也會針對不同的品種略有調整。
例如,韭菜喜歡成群生長,植株間距可以更密集;大蔥幼苗可適當疏伐收穫。 此外,採用機械化播種可以保證播種均勻,不少於一粒。 最後,為了長出強壯的幼苗,農民會在新發芽後3-5天進行第一次澆水施肥,並新增尿素等氮肥,促進根系發育。 當它長到 3 片真葉時,進行插值。 每 7-10 天澆水一次,以確保充分補水。 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成活率高、均勻整齊的蔥苗。 在青蔥生產中,合理的澆水施肥策略是獲得豐產的關鍵。 土壤中豐富的水分和養分像血液一樣流經青蔥的“血管”,並被輸送到葉子和根莖上,使生長旺盛。 對於洋蔥幼苗,在萌發初期保證土壤水分,3片真葉後開始第一輪施肥。 此時主要新增氮肥,如尿素或氨水,每667平方公尺施用4-5公斤,促進葉片生長。
約半個月後,進行第二輪施肥,除氮肥外,還加入少量磷鉀肥,補充總元素。 之後,每 15 天左右新增一次肥料。 批量追肥可以減少浪費,避免“種肥”。 對於韭菜來說,生長周期長達7-8個月,對水肥的需求更加旺盛。 在乾燥的氣候下,有必要增加澆水的頻率,每月3-4次。 在施肥方面,關鍵施肥節點為青蔥發芽期,在此期間應大量新增氮肥,促進青蔥芽的發育。 此外,適當補充鈣銨肥可以幫助葉綠素的形成和美白和緊緻。 據估計,給韭菜澆水施肥的總成本約佔生產成本的50%,因此需要精確的投入和管理。 可以說,青蔥的高產和高品質取決於澆水施肥的“經絡”系統的順暢和優化。 只有按時啟用青蔥的新陳代謝,讓營養物質融入體內,青蔥才能快速積累養分,茁壯成長,質優價廉。
這也是積累和實踐的活生生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