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或者他們覺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找不到正確的解決方法,他們就會發脾氣。 發脾氣是孩子的正常情緒表現,但經常發脾氣很容易養成脾氣暴躁的性格。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該以正確的方式處理。 以下是專家的一些建議:
1. 找出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
有些孩子因為不能用正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發脾氣,遇到問題時,他們不知道如何發洩,只能用發洩來表達。
有一天在公園裡,我看到乙個兩歲左右的小男孩,拿著乙個小塑膠袋,想把乙個大玩具放進去,可是他裝不下,急得哭了。 旁邊的媽媽看到後,笑罵他是個小傻瓜,包太小,裝不下。 畢竟孩子不小,好像沒聽見媽媽的話,一邊哭一邊繼續裝,越是假裝哭,哭得越大聲,最後,他被媽媽訓斥得更大聲了。 孩子的目的是把玩具放進去,你讓他不假裝,**願意嗎?如果母親能找到乙個更大的袋子,而不是阻止孩子裝玩具,孩子早就高興了。
2. 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面對孩子的發脾氣,很多家長會想讓孩子盡快停止發脾氣,這樣他們才會以暴制暴,這其實是極其錯誤的。 安靜下來後,我們用溫柔的語氣和他們交談,先聽孩子們說他們生氣的原因,讓孩子們釋放不滿。
3. 給孩子找合適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你的孩子發脾氣時,即使你知道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也不要急於教他們正確的事情,他們根本不會聽他們的話,也不認為你是對的。 家長可以拭目以待,只要沒有過激行為,先不要干涉他。 待孩子情緒穩定後,再和孩子談談,告訴孩子他需要什麼,能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
看到一位家長接孩子放學,孩子想去小賣部吃零食,家長覺得小賣部的零食不衛生,就不同意了,孩子也開始發脾氣,不願意回去。 父母不想多說什麼,強行抱起孩子離開,孩子不做,就摔倒在地。 父母試圖勸說孩子吃不衛生、對健康有害的食物,但孩子根本不聽他們的。 最後,父母沒有車轍,所以他們還是點了零食。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這位家長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助長了孩子的作弊能力?
4.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以正確的方式表達憤怒。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印在孩子的心中。 父母做什麼,孩子就會模仿。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正確處理情緒,你首先要自己做好,不要把你的壞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
我的乙個朋友也經常生氣,生氣的時候會丟東西,有一次他甚至摔壞了幾千塊錢的蘋果手機。 有一次我和朋友聚餐,桌子被調了,我幾個朋友的孩子也在那裡。 有一次朋友的大兒子要去摘菜,正好小兒子被調走了,沒有接盤子的大兒子先是發出又大又響的聲音,然後把筷子扔在桌子上:“沒看到有人摘菜嗎?這一舉動嚇壞了在場的所有人。 這或許就是傳說,有父親,就一定有兒子。
孩子發脾氣是正常的,如果你正確處理孩子的脾氣問題,孩子會一次又一次地從他們的脾氣中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