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洗牌,中芯國際減單1468億,做出明智決策
由於種種原因,全球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全面洗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減弱對美國技術的依賴,發展獨立的半導體產業鏈,以擺脫外部晶元鏈的衝擊。
在此背景下,國產晶圓的替代也在加速,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美國聯合日本、荷蘭等國家進一步加強了先進晶圓裝置的開發,進一步刺激了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
海關總署近日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晶元進口量同比減少1468億顆,年均下降21顆1%,進口總值為1056億美元,年均下降256%。
這組資料說明了兩個原因:一方面,全球半導體市場確實受到了巨大衝擊,供應嚴重短缺,畢竟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需求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是加速國產晶元替代的過程,而美國實施的制裁,讓很多中國企業對近期的將來感到擔憂,在國產替代的過程中陸續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績。
進口晶元數量的減少也可以反映出國產晶元利用率的提高,華為、小公尺、vivo等廠商在部分領域實現了全面的國產替代,這也是進口晶元數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從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的業績中也可以得出結論,台積電此前今年第二季度的最高營收為160億美元,同比和環比數字將有所下降,同時也宣布台積電繼續大幅同比增長的業績已經終止。
雖然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也有所下滑,但產能利用率僅為681%,但在中芯國際最新的財報發布會上,官方明確表示產能利用率已恢復到100%。
據了解,恢復滿單的應用領域首先是顯示面板驅動IC,主要是手機、少量顯示器,以及相關的影象感測器、LED驅動晶元等,訂單量基本來自國內企業。
半導體行業的洗牌也對台積電、ASML等公司產生了很大影響,據**報道,台積電2024年資本支出將削減至280億至320億美元,受台積電削減資本支出的影響,荷蘭光刻機製造商ASML也遭遇訂單大幅減少。
據悉,台積電2024年對ASML的訂單將同比減少40%,與此同時,全球半導體廠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
儲存工廠削減了資本支出,SK海力士削減了50%,美光削減了40%,邏輯工廠也將削減資本支出,台積電削減了12%。
另一方面,中芯國際不僅產能利用率恢復到100%,而且訂單緊急,因此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低迷的背景下,中芯國際逆勢而上。
2024年,全球主要工廠的資本支出遠低於計畫;相比之下,中芯國際2024年的計畫資本支出為50億美元,但實際支出已達到66億美元。
中芯國際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芯國際8英吋晶圓當量月產能達到7140000件,年產能利用率92%。 進入2024年,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並未削減,預計與2024年基本持平。
中芯國際之所以能夠實現如此穩健的增長,是因為它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美國持續阻礙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時候,中芯國際決定全面建立28奈米等成熟工藝。
隨著中國企業不斷擴大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生產越來越多的積體電路產品,推動新能源汽車、智慧型家居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已經清晰可見。
不過,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現階段我們不能囂張跋扈,我們還是需要攻克光刻、EDA等基礎難關,未來只有我們才能真正把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