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時代,太陽落山後,星辰掛在天空中,原始人山洞裡的無聊似乎開始蔓延開來,天亮之前沒有電視可以追劇,他們熬夜刷手機、玩電子遊戲,不能出去逛街, 吃晚飯等等,生活在那個時期的人類是如何度過夜晚的?
睡不好覺的夜晚
洞外一片漆黑,黑暗中可能潛伏著兇猛的野獸,所以不能出去,山洞裡也沒有消遣,度過漫漫長夜的最好方法大概就是睡覺。 考慮到古代沒有人造光,荒野異常安靜,我們推測當時的人們應該比現代人睡得更好,睡的時間更長。 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那你可能錯了。
科學家們無法從人類化石中找出原始人沉睡了多長時間,但他們採取了不同的方法,研究了今天仍然生活在原始條件下的一些部落的人。 2024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了這樣的研究。 研究人員追蹤了生活在坦尚尼亞的哈扎人、奈米比亞卡拉的桑人和玻利維亞的蒂斯曼人的睡眠模式。 這些人仍然保留著他們古老的覓食方式——採集和狩獵。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人在日落後3小時上床睡覺,平均每晚睡約6個半小時。 與與我們親近的其他哺乳動物相比,這些人的睡眠時間要短得多,例如黑猩猩,它們每天睡大約九個半小時。 研究人員推測,原始人可能也是如此,他們過著採集狩獵的生活,白天爭先恐後地吃飯和穿衣,晚上睡得不多,其他研究表明,原始人可能整晚都難以入睡。
在 2018 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睡眠時間較短,因為他們在快速眼動睡眠中花費的時間更少,而在非快速眼動睡眠中花費的時間更多。 快速眼動是與生動的夢境最密切相關的睡眠階段,這個睡眠階段通常被稱為深度睡眠階段。 非快速眼動就是我們所說的輕度睡眠模式。 研究人員認為,淺睡眠的模式不僅僅是深度睡眠,可能是因為古代人類從樹上下來後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他們需要警惕隨時可能出現在身邊的捕食者,因此他們進化出一種“午睡式”睡眠模式,其中深睡眠模式和淺睡眠模式相交,深度睡眠時間更少。 這一想法似乎得到了另一項研究的支援,其中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食物風險較高的哺乳動物平均睡眠時間較少。
那麼,夜不能寐的原始人類是如何度過漫長的夜晚的呢?
山洞裡的“影視劇”
20世紀90年代,法國福特漢姆大學教授愛德華·瓦赫特爾(Eduard Wachtel)參觀了法國南部幾個著名的古代洞穴。 當瓦赫特爾和他的嚮導帶著煤氣燈走進洞穴時,他注意到洞穴牆壁上的岩畫似乎在移動,馬的頭抬起,牛的尾巴搖曳......雖然這個過程是短暫的,但Vachtl對生動的視覺效果感到驚訝。
後來,他仔細觀察了岩畫,發現岩畫似乎經過了特殊處理,岩畫中的動物形象似乎相互重疊,比如兩隻山羊的重疊圖案,以及一頭鹿的形象疊加在一頭公牛的形象上。 於是他想到了現代電影技術,電影之所以出現動態效果,是由於一幀靜止畫面連續快速展示的效果,他認為這些古老的洞穴岩畫就像現代電影一樣,不同的是洞穴岩畫通過燈光的變化呈現出動態效果。 與此同時,另一位法國研究人員利用現代技術對岩畫進行了研究,使用計算機軟體將重疊的影象分離出來,然後製作幻燈片並按一定的順序顯示,結果是真正的動畫。
近日,英國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原始人類不僅看“大銀幕電影”,還在“小銀幕”上拍“紀錄片”。
研究人員研究了從法國南部馬格達萊尼亞洞穴中挖掘出的數十塊石板。 這些板來自 160,000 比 135萬年前,長寬在10到20厘公尺之間,一面或兩面都刻有馬、牛等動物的形象。 起初,人們對這些平板電腦的作用以及它們的使用方式知之甚少。 但經過仔細觀察,研究人員發現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有乙個共同點——它們都是在高溫下烘烤的。 鑑於洞穴中的其他文物沒有暴露在高溫下的跡象,以及模擬實驗的結果,研究人員推測這些石板可能是故意放置在篝火旁邊的。 但是為什麼要把這些石板放在篝火旁邊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研究人員建立了乙個三維模型,模擬了石板在火光閃爍下的樣子。 他們發現,在火光的照耀下,石板給人以生動的錯覺。 如果在篝火旁邊放置幾塊石板,當火苗閃爍時,光線會發生變化,甚至將注意力從一塊石板吸引到另一塊石板。 研究人員認為,在古代,原始人經過一天的狩獵和採集後,晚上會圍坐在篝火旁。 這可能是分享你當天所見所聞、聊天和相互聯絡的時候了。 這些石板可能是當時人們的“道具”,他們在石板上雕刻了自己追蹤獵物和觀察捕食者的畫面,並以類似於“微型紀錄片”的方式分享他們的故事。
這樣一來,原始人的夜生活可能就沒有那麼無聊了。 然而,這是否是石板的真正目的仍然沒有定論。 無論如何,圍著篝火交流和習是原始人的一項重要的社會活動,在交流和分享的過程中,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從狩獵採集,到種植莊稼,再到建設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