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最近成功測試了一種新的電磁軌道發射系統,這一成就被認為是電磁學領域的重大突破。 據介紹,中國海軍工程大學陸俊勇教授團隊進行了一系列測試,成功測試了該系統,並安全完成了120次發射測試。 這種新的電磁軌道發射系統允許快速射彈射擊並保持高精度,而不會對軌跡造成損害。 這項新技術的研究成果由盧俊勇教授團隊於11月10日發表在《海軍工程大學學報》上。 與傳統的電磁槍不同,這種新系統使用由兩條電磁軌道和乙個電樞組成的核心部件。 脈衝電源使系統放電,產生磁力,推動電樞向前移動。 電樞的速度和推力都可以通過脈衝電源的幅值來控制。
由於電樞在軌道上高速行進時會出現過熱問題,傳統的電磁槍會因燒灼而損壞,無法再使用。 但是,據說新系統能夠在連續射擊的情況下保持高精度,而不會損壞軌道。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此前曾遇到電磁槍技術難題,最終因攻關難度大、成本高昂而放棄了相關專案。 然而,中國科學家似乎成功地克服了這些技術難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這一突破意味著我國在電磁技術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為我國在軍事技術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盧俊勇教授及其團隊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傳統材料很難具備高熔點、高硬度和高導電性等效能。 因此,他們建議在軌道表面覆蓋一層低導電材料,而基材則由高導電材料製成,以減少對軌道表面的損壞。
此外,盧俊勇教授的團隊還提出了一種複雜的控制充電和多層分級診斷系統,可實現對“電磁槍”上約10萬個測點的實時監控。 該系統使科學團隊能夠精確控制脈衝電源的振幅,並在電磁槍發生故障時更快地啟動維護。 這些技術方案是我國科研團隊針對電磁槍的解決方案。 試驗結果表明,該“電磁炮”成功完成了120次射擊試驗,實測初速約為每秒1985公尺至2000公尺,射速接近傳統火炮。 《南華早報》指出,如果彈丸以每秒2公里的速度從槍管中發射,則意味著100公里至200公里的目標在這門“電磁炮”的瞄準範圍內。 常規火炮的射程通常只有幾十公里,除非使用火箭增程彈或底排增程射彈,但這會增加炮擊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120次成功測試,這款“電磁槍”的彈道依然完好無損,每次測試初速控制均優於1%。 在此期間,只有三次嚴重故障。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這種“電磁炮”的槍管使用壽命接近傳統火炮,如**所指出的,“能否保持連續射擊是衡量電磁軌道發射系統作戰能力的關鍵指標”。 “這門艦載電磁炮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雖然我國在電磁槍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這並不意味著電磁槍可以立即投入使用。 根據另一項研究,盧俊勇教授團隊測試的“電磁炮”口徑只有25公釐,超過了火炮和火炮之間的20公釐口徑限制,但這遠不是大口徑火炮。 本研究的結論明確指出,本研究對電磁發射器件的優化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雖然中國在電磁槍領域遙遙領先於美國,但要讓電磁槍真正作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