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芯攻克了3大難題,逐步實現了目標,剩下的最後1個難題有待解決
不得不說,國產CPU的典型代表就是龍芯的成長史,就像打怪、公升級網遊的歷史一樣,不斷努力,成長,一一解決短板,最終成為王者。
過去,龍芯其實有三大缺點,這些缺點看似很難一一解決,但經過20多年的努力,現在這三個缺點已經被兩個解決了,而且只有最後乙個,龍芯也在努力一起解決。
讓我們從第乙個主要缺點開始,即對外部指令集的依賴。
過去,龍芯使用的是國外的MIPS,雖然龍芯後來在MIPS的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龍芯指令集,但與MIPS指令集還是分不開的。
在龍芯3A5000之前,龍芯使用的是MIPS指令集,每次CPU售出時,都會向MIPS指令集的所有者支付許可費。
但從3A5000開始,情況就不同了,龍芯開發了自己的龍建指令集,100%自主研發,與MIPS無關,從根本上擺脫了對MIPS的依賴,真正實現了自主性和可控性。
第二個主要問題是效能。
對於任何CPU來說,效能都是乙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如果效能不好,就沒人會用,而龍芯剛推出的時候,就落後於Intel和AMD,甚至相差超過15年。
不過,龍芯並沒有氣餒,繼續努力開發和完善架構,到了3A6000的時候,龍芯的效能幾乎達到了英特爾第10代酷睿i3的水平,IPC值甚至達到了第13代酷睿i3的水平。
雖然整體來看,龍芯落後英特爾和AMD3-5年,但這種差距並不是天地之別,在某些領域,完全可以被取代。
第三個大問題是生態學。
對於CPU來說,效能是乙個重要的因素,但是沒有生態,效能再好,也沒有人會用,因為家用電腦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沒有生態電腦,只能製造問題,不能解決問題。
目前,龍芯只能使用Linux生態,這確實離Windows很遠,短時間內無法解決。
但現在麒麟家庭軟體和UOS兩大作業系統都得到了龍芯的全面支援,並且支援最新的龍創指令集,這兩款家族系統,相容的軟硬體數量超過300萬,可以很大程度上滿足大家的日常需求。
由此可見,第三個問題雖然沒有解決,但可以算是部分解決了,而且隨著各國作業系統的發展,估計這個差距很快就會得到解決。
當龍芯能夠完全取代英特爾和AMD,成為中國人真正的國產CPU,那麼我們就能夠逐步擺脫CPU上對英特爾和AMD的依賴,走上一條自主、自主、可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