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專案
華為計畫成立一家新公司,專注於智慧型駕駛系統及增量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作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華為在智慧型汽車業務的商業化發展,意味著將在智慧型網聯汽車領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長安、江淮、北汽、奇瑞、希愛力、一汽等車企的加入,新公司將與合作夥伴形成合力賺錢、共同發展、推動整個行業進步的局面。
從公告中可以看出,華為的汽車製造模式與傳統汽車製造商並不相同。 華為聚焦軟體領域發展,通過提供智慧型駕駛解決方案、智慧型座艙、數位化平台、智慧型車雲等技術和能力,將自己定位為汽車產業參與的開放平台。
同時,華為也在積極吸引戰略合作夥伴、車企等具有戰略價值的投資人參與,以實現股權多元化。 這種開放的合作模式將有助於推動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主機廠受益於華為的技術和能力。
與傳統零部件公司相比,華為的角色更加多元化和整合。 華為不僅提供零部件,還提供智慧型零部件和解決方案,與車企進行聯合研發,實現利潤最大化。 這種模式不再是大家過去想的博世模式,商業模式是以供應傳統零部件為經營模式。 華為專注於智慧型軟體的研發與創新,與合作夥伴緊密合作,通過不斷迭代、公升級、發展,推動整個汽車產業的智慧型化程序。
如今,華為的智慧型汽車商業模式與光刻機龍頭企業ASML的商業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ASML的經營策略是通過使主要客戶成為股東並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將其產品銷往外部世界。 華為還希望通過與汽車合作夥伴,特別是具有戰略價值的合作夥伴合作,搭建產業平台,共同推動智慧型汽車的發展。 這種商業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能夠有效推動整個智慧型汽車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在檢查員看來,華為智慧型汽車業務的發展是乙個積極的戰略舉措。 通過成立新公司,吸引更多合作夥伴參與,華為將進一步擴大在智慧型網聯汽車領域的影響力,推動整個行業的聯合創新發展。 同時,對於與華為合作的車企來說,可以受益於華為的技術和能力,提公升其產品的競爭力。 這對我國智慧型汽車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汽車行業參與的開放平台,華為有望成為中國智慧型汽車產業發展的火車頭。
新公司的成立,不僅僅是為了發展和外部融資,更是為了起到華為與其他汽車製造商利益最大化的作用。 華為汽車事業部已從技術軟硬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為供需融合共同體,正式定位為“汽車產業參與的開放平台”,與全產業共享開放技術和能力。
新公司業務範圍包括汽車智慧型駕駛解決方案、智慧型座艙、智慧型汽車數字平台、智慧型汽車雲、AR-HUD和智慧型車燈。 相較於傳統零部件製造商博世,華為的重點更多在軟體領域。 智慧型軟體的利潤附加值也更高。
隨著合作夥伴的加入,華為在智慧型軟體領域的影響力將更大。 華為關注的不僅僅是品牌本身,還影響著整個汽車行業。 這也符合華為長期以來的戰略,即通過技術和合作夥伴來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自己的利益。 對於與華為合作的車企來說,可以第一時間獲得華為的技術,並將其應用到自有品牌的汽車上。 同時,新公司將成為華為可以通過自身研發能力帶動整個產業的產業平台。 這樣的合作模式可以帶來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各方可以共同注入更多的資源,共同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與博世的商業模式相比,華為的汽車製造模式更適合華為目前對汽車的定義。 博世專注於硬體領域,製造標準化元件。 以智慧型駕駛系統為核心的華為將有機會在軟體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總體而言,華為智慧型汽車業務正式步入商業化軌道,新公司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智慧型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帶動整個行業的創新公升級。 這符合中國汽車工業向智慧型化、電動化的趨勢,也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先進、更智慧型的汽車產品和服務。
隨著自動駕駛的未來到來,華為希望與更多的車企一起,搭建乙個開放的平台,不僅能快速形成行業統一的標準,還能更快地普及新技術,從而加速自動駕駛的到來。
可以說,華為已經把菜端上了桌,不坐桌的車企很可能再過兩三年就要從一邊流口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