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頭銜,是終身榮譽。 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他們是國家的財富,是人民的驕傲,是民族的榮耀。 那麼,院士是什麼級別呢?他們有什麼權利和義務?它們是如何產生和退出的?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院士的等級、職能、制度和發展。
1.院士級別。
院士的等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不同的劃分。 從行政層面看,院士所享受的工作待遇相當於副部級,其崗位工資甚至超過部級事業單位管理人員。 從學術水平來看,院士屬於專業技術水平的第一級,即教授一級,是事業單位設立的最高階別的專業技術崗位。 從社會地位看,院士是國家在科技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是國家重大科技決策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是科技的引領者和標桿,是科技的傳播者和普及者,是科技的創新者和引領者,是科技道德和時尚的建設者和示範者, 是科技的後備力量,是人才的培養者和導師,是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橋梁和紐帶,是科技榮譽和尊嚴的捍衛者和捍衛者。
2.院士的職能。
院士的職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諮詢和審查。院士接受委託或根據自己的建議,組織對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科技發展規劃、學科發展戰略和重大科技決策提供諮詢,推動科技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實施。 還委託院士組織對研究機構的重要研究領域、研究計畫和學術問題進行審查和指導。
2)當選。院士組織選舉院士和外國院士,選舉和被選舉為分部常設領導班子成員,選舉和被選舉為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 院士選舉實行推薦制度,不接受個別申請,堅持標準,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對候選人進行全面、客觀、科學的考核。
3)學術活動。院士組織開展學術活動,與國內外學術團體交流合作,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 院士們還積極參與國家和社會的科普教育,普及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培養科學精神,弘揚科學文化。
4)道德。院士組織開展與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相關的活動,遵守院士章程和行為準則,維護院士團和系的聲譽。 院士們還以身作則,樹立了科學倫理的典範,倡導誠信、創新、合作、奉獻的科學精神,反對學術不端、弄虛作假、抄襲、抄襲等行為,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5)人才培養。院士積極推進科技隊伍建設,培養和引進各類科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創新人才。 院士還擔任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教授、導師和研究人員,指導和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等後備人才,繼承和發展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
3.院士制度。
院士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院士憲章。《院士章程》是本院院工作和規章制度的依據和根本依據,是根據憲法和法律以及中國科學院章程制定的,由院士大會制定和修訂。 《章程》規定了院士的標準和條件、權利和義務、院士的產生和退出,以及分部的職能、組織和工作。
2)院士會議。院士大會是學院的最高組織形式,每兩年舉行一次。 院士大會的職能包括貫徹落實學術習重要精神和科技發展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審議常設領導班子工作報告,選舉部門主席團成員,制定和修訂院士章程, 關於專業部門設立和調整的決定,學術活動的開展,其他重大事項的審議和決定等。
(三)分部主席團。分部主席團是院士大會閉會期間分部的常設領導機構,由中國科學院院長、分管分院工作的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和相關學院領導等院士組成。 各專業各專業院室常務委員會主任、各專門委員會主任、院士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院士代表。學院主席團的職能包括決定召集和主持院士代表大會,審議和決定提交院士代表大會的提案,對專業學院的設立和調整提出建議,批准專業學院常務委員會和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名單。 確定擬選院士總數及其分配,批准有效候選人名單和最終選舉候選人名單,確定擬選任的外國院士人數,批准有效候選人名單和選舉外國院士,決定本司重大事項,組織執行本司各項工作, 等。
4)專門研究學院。目前,有12個專業系,分別是數學物理系、化學系、生命科學與醫學系、地球科學系、工程科學學院、資訊科技科學學院、材料科學學院、能源與礦業科學學院、環境與資源科學學院、 農業科學學院、醫學與健康科學學院和管理科學學院。每個部門都有乙個常務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若干名委員組成,負責部門的日常工作。 專業學院的職能包括組織開展學科領域的諮詢評價、學術活動、倫理、人才培養,參與院士選舉的推薦、評價和表決,對專業學院的設立和調整提出建議,協助學院主席團完成其他工作。
5)專門委員會。根據工作性質和分工,目前下設諮詢與評價委員會、選舉委員會、學術活動委員會、科學倫理學風建設委員會、人才培養委員會、國際合作委員會、科學教育委員會、院士事務委員會等8個專門委員會。 每個專委會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及若干名成員組成,負責專委會的日常工作。 專委會的職能包括組織開展專委會相關工作,協助司長團完成其他工作。
6)院士事務。院士事務是指與選拔、退學、權利、義務、待遇、榮譽、紀律等有關的事務,由學院主席團和院士事務委員會管理和處理。 院士事務內容包括院士的增選、退會、榮譽稱號、獎懲、待遇、福利、保障、服務、監督、考核等。
四是院士培養。
院士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院士人數。院士人數是學院的重要指標,反映了學院的規模和實力。 院士人數由系主席團根據國家科技發展需要和系實際情況確定,每次選舉院士總數不得超過80人,其中外籍院士不得超過8人。 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892人,其中外籍院士4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04人,其中外籍院士38人。
2)院士的結構。院士結構是學部的重要特色,反映了院士的學科布局和人才梯隊。 院士結構由學院主席團根據國家科技發展的方向和重點,以及本院學科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進行調整,每兩年評估一次,每四年修訂一次。 院士的結構包括學科領域、專業方向、年齡組別、性別比例、地域分布、國籍等。 目前,中科院院士學科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管理科學等多個領域,專業方向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生命、地球、資訊、材料、能源、環境、農業、醫學、管理等方向,年齡組分布在50歲以下的年齡組, 50-60歲、60-70歲、70-80歲、80歲等細分市場,性別比例為95:1,地域分布主要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國籍以中國人為主,外國人佔4人5%。中國工程院院士學科涵蓋工程技術、自然科學、管理科學等多個領域,專業方向涵蓋土木、機械、電子、化工、冶金、交通、航空、航天、造船、水利、能源、礦業、環境、農業、醫藥、建築、輕工、紡織、資訊、管理等方向,時代群體分布在50歲以下、50-60歲、60-70歲、70-80歲、80歲等年齡段,性別比例為97:1,地域分布主要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國籍以中國國籍為主,外籍佔4個2%。
3)院士的貢獻。院士的貢獻是該司的一項重要成就,反映了該司的學術水平和社會影響力。 院士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科研。 院士們在各自學科和專業方向開展了原創性、前沿性和戰略性的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院士在國際學術界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先後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際科學獎等多項國內外科學獎項和榮譽稱號。 以及外國科學院院士。
人才發展。 院士先後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擔任教授、導師、研究員等職務,培養了一大批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等高層次創新人才,為國家科技人才儲備和學術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 院士還擔任過各行各業的顧問、專家、委員等職務,為國家科技決策和管理提供專業建議和指導,為國家科技創新轉型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