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技術,國內廠商認可特斯拉的正確性
眾所周知,在最初的兩年裡,自動駕駛技術有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
一是特斯拉堅持純視覺演算法學派,在這種學派中,特斯拉只使用攝像頭,通過攝像頭識別物體,然後進行計算。
另一種是很多國家的車企使用,在那裡他們使用雷射雷達,然後通過雷射雷達和攝像頭的結合,進行融合和處理。
關於這兩條路線,馬斯克說"只有傻瓜才會使用雷射雷達",因為雷射雷達太貴了,太貴了。 例如,特斯拉 HW30的整套硬體成本在1萬元左右,而使用雷射雷達,大部分硬體成本在4萬-7萬元之間。
雷射雷達的支持者認為,攝像頭無法識別物體的距離是二維的,遠不如雷射雷達的三維效果,同時,攝像頭在弱光下的識別效果較弱,遠不如雷射雷達。
早在兩年前,很多國家的車企都青睞雷射雷達,有的甚至在車上安裝了兩三個雷射雷達來炫耀自己的駕駛技術,比特斯拉還多。
不過,前段時間,似乎各國的車企終於不得不承認特斯拉是對的。
一方面,車企開始拋棄原本標配雷射雷達的高精度地圖,正在慢慢被淘汰。
此外,前段時間上市的很多新車都不再搞雷射雷達戰術,很多原本有3個雷射雷達的車,在新上市之後,其實只低調地在車上搭了1個雷射雷達。
為什麼? 一方面,我們看到使用雷射雷達的成本非常高,雖然現在已經下降了,但是與攝像頭相比,還是非常昂貴的,而且雷射雷達在車載上單一型別的硬體上還是非常昂貴的,所以競爭力不夠,戰爭也停不下來。
其次,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的ISP越來越好,可以在弱光條件下使用,演算法也越來越好,再加上人工智慧,雷射雷達技術並不一定比攝像頭技術先進很多。
如果有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為什麼要使用昂貴的雷射雷達,車企也不傻。
另外,自動駕駛現在基本都是L2級,用雷射雷達,或者用攝像頭,區別並不明顯,消費者不會因為使用雷射雷達而這樣做,而開具發票,更何況因為使用攝像頭而不購買,雷射雷達也不是購買的關鍵因素。
於是,車企慢慢不再糾結於雷射雷達,轉而選擇最便宜、最好的攝像頭解決方案,並開始承認特斯拉是對的。 畢竟,1萬元和5萬元搭建乙個功能沒有本質區別,誰會用5萬元來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