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子半徑
1 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
2 原子半徑逐漸變化的定律。
2. 元素的電離能
1 元素第一電離能。
1)概念: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電子並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的最小能量稱為第一電離能,符號:i1。
2)元素第一電離能的變化規律。
每個迴圈的第一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最小,最後乙個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最大,也就是說,一般來說,隨著核電荷數量的增加,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增加趨勢;
在同一族中,第一電離能從上到下逐漸降低。
考慮影響電離能的因素。
一般來說,同一週期的元素具有相同數量的電子殼層,核電荷的數量從左到右增加,原子半徑減小,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增加,因此元素越右越不容易失去電子,電離能越大。
同一主族元素的電子層數不同,最外層的電子數相同,原子半徑的逐漸增大起主要作用,所以半徑越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越小,越容易失去電子, 並且電離能越小。
3)意義:可以測量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難度,電離能越小,元素原子在氣態下越容易失去電子。
資訊卡]電離能的影響因素和特殊情況。
了解應用 在下圖中,繪製了第三週期元素的第一電離能曲線。
2 逐步電離能。
1)含義:氣態基態二價陽離子再失去乙個電子成為氣態基態二價正離子所需的最小能量稱為第二電離能、第三電離能和第一電離能。
第四,第五電離能等。
對鈉、鎂和鋁逐漸失去電子的電離能有深刻的理解。
為什麼原子的逐步電離能越來越大?
提示 由於原子失去乙個電子而變成+1價陽離子,半徑變小,核電荷數不變但電子數減少,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力增強,使得第二個電子比第乙個電子更難失去, 失去第二個電子比失去第乙個電子需要更多的能量。
這些資料與鈉、鎂和鋁的化合價之間有什麼關係?
提示 如果電離能在 in 和 in 1 之間跳躍,則元素的原子容易形成 n 價離子,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價是 n-化合價。
元素原子的電離能逐漸增加並發生突變,表明原子核外的電子構型有什麼特徵
提示 說明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列的。
電離能的值主要取決於核電荷的數量、原子的半徑和原子的電子構型。
3 電離能的應用。
1)比較元素金屬度的強弱:一般來說,元素的第一電離能越小,元素的金屬度越強。
2)確定元素原子核外的電子構型:由於電子是分層排列的,內部電子比外部電子更難丟失,因此元素的電離能會突然跳躍。
3)確定元素的化合價:如果。
也就是說,如果電離能在 in 和 in 1 之間跳躍,則元素的原子容易形成 n 價離子。
3. 電負性
1 概念和含義。
1)鍵合電子:原子中元素相互結合時用於形成化學鍵的電子。
2)電負性:用於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原子的電負性越強,對鍵合電子的吸引力就越大。
3)電負性標準:氟的電負性為40 和鋰的電負性為 10 作為相對標準。
2 漸變法則。
1)在同一時期內,從左到右,元素的電負性逐漸增加。
2)在同一主基團中,從上到下,元素的電負性逐漸降低。
3 應用。 1)判斷元素的金屬和非金屬效能的強度。
2)確定元素的化合價。
電負性值低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電子的能力較弱,元素的化合價為正。
電負性值高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具有很強的吸引電子的能力,元素的化合價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