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211,一共有116個,老百姓也分成了幾個檔位。
其中,中流211,最典型的是“地質、礦物油”,雖然他們的王牌專業是小眾且冷門的專業,但他們的研究率卻排在211的前列,畢竟是一所國立大學。
而且,這三所學校,在北京,都有乙個校區,都是獨立經營的。
從地理位置上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武漢,中國石油大學(濟南)位於濟南,中國礦業大學位於徐州,地理位置最差。
那麼,中國礦業大學是否一直在走下坡路呢?
一種觀點認為,“.
北匡不清楚,徐匡無疑是肯定的,學校的一些行為令人費解。
學校本身所在的城市並不好,學校的強勢專業和相應的產業都沒落,學校不求轉型,只會越來越差。
2024年,我剛去礦業大學,測繪A-,自稱全國第三,23年畢業學科考核結果沒有公布,被幾所學校超越,當時採礦業好像是全國第一, 現在是中南大學。
以我所學的測繪工程專業為例,環境測量學院固執於傳統的測繪,不重視學生的發展
新興測繪的內容基本不涉及,培訓班的專業選修課大多只是裝點。
學院的師資也是個問題,很多課程應該佔不到這麼大的比例,開課不合理,競爭力也不如很多雙非課程。
說實話,畢業後的就業環境還不如學院的環境工程,環境的工作環境比測繪的要好,待遇也差不多,甚至壓了個頭。 學完測繪後,轉行也非常困難,製造業基本沒有必要。
這相當於徒勞地花了四年時間學習一堆你不用的東西,測繪,天坑中的天坑。
學校裡有少數老師其實覺得自己人品有問題,說“我沒讓你抄襲”之類的話,破壞了三觀,有的老師搞小團體搞,根本不把學生當回事。
另一種觀點認為,“.
近年來,大學重拾自信,不再以往萎靡不振。
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重大科研專案三項國家級獎項、何樑何利科學獎、科學探索獎等重要獎項,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優秀青年等高階人才均獲殊榮。
科研保障率超過20%,年科研收入超過12億,年辦學經費超過50億,徐州歷史性資金支援60億元,雲龍湖實驗室已成為兩部一省(教育部、 應急管理部,江蘇省人民**)。
在第五輪科目評審中,至少有5個A-level科目。
不管看哪個方面,綜合實力都能進入前50名。
然而,礦業大學的高考生質量不僅100,研究生的來源更是一般。
大家去礦業大學,能上雙一流學科,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今年院士增選規則第一次改革後,更加注重候選人實力,有效排除了圈子和關係文化。
未來十年,礦業科技大學至少要有6-7人,而北礦只有2人。
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