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鋰電池下游需求增速放緩,訂單不足,前期產能擴張直接將行業帶入過剩階段。
資料顯示,今年1-11月,我國動力和儲能電池累計產量為698個7GWh,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機容量3397gwh。“產能過剩”趨勢席捲了整個產業鏈。
業內人士認為,2024年,我國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或將降至41%。
行業深度洗牌41%的產能利用率意味著什麼?
據統計,我國電池生產平均產能利用率不足50%,甚至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在上半年也跌至605%,第三季度才反彈至70%以上,仍處於歷史低位。
2024年,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達到95%,2024年,產能利用率為834% 。
佔據半壁江山的“寧王”依舊如此,其他企業的壓力可想而知。
目前,電池行業產能過剩,終端市場壓力上行傳導疊加動力電池行業的“淘汰賽”已經逐步拉開帷幕。
但值得注意的是,電池行業的產能過剩也在同步加劇,二線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往往高於50%。 另一方面,尾部企業受產能、技術、資金等實際因素的制約,其產能利用率一般低於30%。
這不僅限於電池生產。 事實上,隨著產業擴產專案的啟動,鋰電池行業四大材料供過於求的情況在上半年愈演愈烈。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我國鋰電四大材料計畫投資額將超過5000億元,多數企業產能利用率已降至60%以下。
目前,產能擴張的慣性正在逐步逆轉,但頭部企業尚未通報改變擴產計畫的訊息,市場產能仍在增加。
在產能過剩、大環境低迷的背景下,產業鏈上下游存在淘汰落後產能的需求,不具備規模實力的尾部企業將首當其衝,面臨淘汰危機。
企業押注多方新一輪的週期即將開始,這意味著最後一輪技術創新已接近尾聲。 當市場趨於同質化時,必然會出現低價競爭,甚至虧損競爭。
因此前沿技術布局成為動力電池企業戰略規劃的重點。
快充技術、低溫技術、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大型圓柱電池等新技術成為各企業的目標。
寧德時代:近兩年,寧德時代陸續發布了鈉離子電池、凝聚態電池、麒麟電池。 今年8月,全球首款磷酸鐵鋰4C超級充電電池發布,拉開了電池行業快充技術競爭的序幕。
比亞迪:比亞迪於2024年推出“刀片電池”,以提高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今年7月,比亞迪正式宣布將布局圓柱形電池今年11月,比亞迪宣布將與淮海控股集團合作建設鈉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專案,正式進軍鈉離子電池領域。
中國創新航空:經過多年的研發,中創新航現已掌握了全極耳貼合技術、OS技術等創新技術,並提出了業界首創的“頂流”結構和46系列大圓柱技術,電池能量密度高達300Wh kg,支援6C+快充。 當前,決定未來十年產業新格局的關鍵歷史節點即將到來,企業需要關注技術、成本等關鍵指標的變化,更早解決行業痛點,更快實現產業化布局,在新週期中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