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仁、義、理、智、信”和“溫柔、善良、禮貌、節儉、放任”,這十個字是世界上中國人的道德規範。
但沉默不是怯懦,忍耐不是麻木!一旦提到下面兩句話,那將是中國最後的“狠話”。 這兩句話是:
不要不可預測!這是可以忍受的,這是無法忍受的!
老**自衛反擊越南——“不要說得不可預料”——這句話的意思是:別怪我提前說了難聽的話,我提前警告過你;
是可以容忍的,這是無法忍受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已經是個流氓,可恨到無法容忍的地步,如果可以容忍,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不能容忍的了。
朋友們都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邊界從來就不太平,幾十年來,我們家門口總有幾個“惡鄰”,無所事事。
在中國漢文化中,這種不仁慈、不公正的侵略者被貶稱為“寇”。
如果在“寇”字前面再加乙個詞,就會有含義更具體、含義更精準的詞,比如“強盜”和“小偷”。
日本侵略中國時,中國人民稱他們為“日本侵略者”,當“白眼狼”騷擾我們時,中國人民稱他們為“越南侵略者”。
總之,不管是“強盜”、“盜賊”,還是“日本侵略者”、“越南強盜”,要麼是騷擾老百姓的盜賊,要麼是上門的流氓國家。
放眼世界,中國不能算是乙個好戰的國家,但儒家思想雖然仁慈慷慨,卻無形中束縛著中國人的手腳。
久而久之,中國人給人的印象是“人畜無害”,一些人(尤其是我們的“惡鄰”)把中國人的“平安忍”視為軟弱和怯懦。
結果,乙個個“盜賊”拿著槍棍、牙齒和爪子上門,騷擾我們的邊境,槍殺我們的邊境人民,他們極其囂張和殘忍。
上世紀八十年代,台灣作曲家劉家昌創作了一首愛國歌曲《我是中國人》,由台灣歌手馮菲菲首次演唱。
2024年,香港歌手張明敏在**電視台《中秋晚會》上演唱了這首歌,《我是中國人》這首歌迅速走紅到海峽兩岸。
2024年中秋晚會《我是中國人》和《我是中國人》有這樣的歌詞:
沉默不是怯懦,忍耐不是麻木,儒家的傳統思想引領著我們的腳步。
決不輕易戰鬥到最後一刻,等我再也忍受不了,我就站出來!
這句歌詞表達了許多中國人的情感,即:“中國人熱愛和平,願與世界各國友好相處”;
中國人從來不輕易打仗,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人怕戰!”
面對流氓“惡鄰”的失控攻擊,中國人不得不在“再也忍受不了”的時候挺身而出!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但每當國家有重大決定,或者“國家重大事件”時,我們都能從國家主流發表的社論和評論中看到一些線索。
有經驗的朋友會知道,在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振寶島自攻和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開始之前,《解放軍報》等官方**發表了相關的重磅文章。
這些文章使用諸如“不要不可預測地說”或“這是可以容忍的,這是無法容忍的”之類的短語。
據我所知,“不要說不可預測”這句話的早期起源可以追溯到康熙時期,但最早在外交場合使用這句話的是乾隆皇帝。
乾隆時期,英軍依靠“強船大炮”,強行要求清廷開放口岸自由**,並給予其免稅待遇。
當時,乾隆皇帝勃然大怒,在一封拒絕英國人無恥要求的信中,乾隆皇帝引用了“不要說任何不可預測的話”這句話作為警告。
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強硬,就是他生氣了,英國人猖獗了,狂妄的乾隆皇帝能不生氣嗎?
二是自信,說到這裡,乾隆皇帝信心滿滿,準備與英軍“難頭”一戰。
乾隆帝的言下之意是:什麼都說,行禮,不仁若不仁,勿怪我冤枉,執念若痴,那就上戰場見!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到了他再也忍受不了的時候,乾隆皇帝這個“謙遜的紳士”,是不可能說出這樣“狠話”的。
自衛反擊越南100多年後,這樣的“狠話”又出現在《人民**》、《解放軍報》等官方**上,我國想表達什麼,外國人可能無知,但中國人應該很清楚。
全國人民都知道,這句話是中國對“盜賊”的最後警告。
潛台詞是:粗體“賊”!你太過分了,我受不了了。 最後一次警告你,你還來不及知道自己的興趣,向右轉,否則,別怪我客氣了!”
對於全民來說,這句話無疑是不一樣的戰令!
這句話一出,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戰爭動員令”,中國在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對珍寶島的自衛反擊戰之前,就已經向“盜賊”發出了這樣的警告。
可惜的是,中國文化如此博大精深,而中國人的句子過於含蓄深刻,“賊”則混亂過沉悶,所以“賊”根本聽不懂人類的話,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分量。
也有可能是“盜賊”如此囂張,裝聾作啞,無視中國的警告。
盜賊們一意孤行,最後都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
對印度的自衛反擊
自2024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以來,印度一再侵略和占領我國領土,要求中國承認英屬印度當局非法和無效劃定邊界線。
中方無理要求遭拒後,印方繼續推行所謂“前進政策”,企圖以武力改變現狀,製造了不少事件。
從2024年到2024年9月,印軍肆無忌憚地越過國界,在國境西段的中國領土上建立了43個據點,占領了中國領土4000平方公里之多。
令人憤慨的是,印第安人非法建立的據點離我軍哨所很近,有的只有幾公尺遠,印度人甚至在我軍哨所後方建據點,堵住了我軍哨所的後路。
就這樣,印軍據點和解放軍邊防哨所交織在一起,近距離對峙。
他們以各種藉口挑釁、尋茬,強行逼迫我駐守士兵撤離崗位,最後,印軍先向我邊防部隊開火,打死打傷多名我軍指揮官和戰士。
印度無休止的挑釁最終公升級為戰爭,1962 年 9 月 22 日,《人物》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可以容忍嗎,但無法容忍”的社論。
社論以一句鏗鏘有力的句子結束:.
“局勢險惡,後果嚴重,我們必須警告印度當局不要不可預測!”
老**印度人在對印度的自衛反擊中聽懂了這句話嗎?
有些人說他們不理解它,或者他們沒有權衡句子的重量。
事實上,印度一直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對自己的國力有“妄想的自信”,高估了“大鬍子兵”的戰鬥力,絲毫沒有把中國的“小兵”當回事。
結果,印度人非但沒有認真對待中國的警告,反而變得越來越猖獗和傲慢。
我軍官兵再也忍無可忍,怒氣沖沖,對印度發動了自衛反擊。
後來,殊不知發生了什麼,戰後,這個胖胖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被榨乾了,一場印度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終於在“新德里首都保衛戰”中活活打得好。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轟猛進,一舉殲滅了印軍3個旅,殲滅了印軍第5、67、114、129旅中的1個旅,死傷印軍4885人,俘虜印軍3968人。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是規模和時間有限的邊防行動,其目的是教訓“天不高”的印度人。
這場戰爭後來被稱為“軍政戰,或說政軍戰”,中國在取得全面勝利後主動撤軍,表明了中國“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反對使用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除了慘重的軍事損失,印度來之不易的國家威望瞬間喪失殆盡,尼赫魯的國內地位和支援率也一落千丈。
在多次國內外打擊下,尼赫魯鬱鬱寡歡,疲憊不堪,兩年後去世。
不幸的是,尼赫魯直到去世才明白他失敗的原因。
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爭,為中國西南地區爭取了至少30年的寶貴和平發展時間,同時,印度人的自欺欺人也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金銀島自衛反擊
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中蘇關係急劇惡化,2024年1月至2024年2月,蘇聯邊防部隊16次入侵中國珍寶島。
他們不斷襲擊、騷擾中國邊防居民,干擾其正常通行和生產活動,干擾中國邊防部隊正常巡邏,多次打死打傷中國邊防居民和邊防警衛。
我國一再要求蘇方停止武裝入侵活動,但蘇聯置若罔聞。
2024年7月3日,新華社奉命向蘇聯發出嚴正警告,並在警告信末尾使用了“不要說任何意外的話”。
但是,蘇方依靠其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核武器,無視我國的警告,走自己的路,沒有絲毫鬆懈的跡象。
2024年3月2日,70多名蘇聯邊防部隊突然闖入珍寶島,他們乘坐四輛軍車在中國領土上橫衝直撞,瘋狂襲擊我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死傷6人。
中國邊防部隊被迫自衛反擊,經過一場實力懸殊的戰鬥,入侵鎮寶島的蘇軍被解放軍趕出了鎮堡島。
當月15日,蘇軍邊防部隊先後三次入侵鎮寶島,在***和炮火的支援下,蘇軍共出動步兵100人、坦克裝甲車50餘輛,向守衛珍寶島的中國邊防支隊發起猛烈攻擊。
經過九個小時的激戰,我邊防官兵再次挫敗了蘇軍的進攻,將他們趕出了鎮寶島。
兩天後,70多名蘇聯邊防部隊再次發動進攻,這次是用不同的方法和猛烈的炮火將他們趕出鎮寶島。
在鎮堡島的自衛和反擊行動中,我邊防部隊官兵誓言保衛國家領土,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
據戰後統計,中國邊防部隊打死打傷蘇聯官兵230餘人,摧毀或損壞蘇聯坦克(裝甲車)19輛。
戰後,蘇聯對中國的軍事實力有了新的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蘇聯進一步的戰爭企圖。
鎮寶島的自衛和反擊也對中蘇關係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
後來,隨著冷戰的結束和蘇聯的解體,中俄兩國不斷加深了解,加強聯絡,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戰略夥伴關係”。
就世界格局而言,“珍寶島事件”成為中美關係轉型的轉折點,間接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關係。 於是,中、美、蘇“站在一起”的“三條腿”的國際形勢逐漸形成,世界從此進入了相對穩定與和平的新階段。
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在中國的無私支援下,越南趕走了美國的侵略者,實現了國家統一。
沒想到,中國剛剛幫他們趕走了美國佬,我們的鄰居卻翻臉,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結果中越關係急劇惡化,中國邊境地區的和平穩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曾幾何時,我們是他們的“戰友兄弟”,對大德心存感激,如今卻不感恩,“過河拆橋”,毫無道德,所以中國人稱他們為“白眼狼”。
1978 年 12 月 25 日,《人民**》獲授權發表題為“我們的耐心是有限的”的社論。
“我們想鄭重警告越南當局,如果你繼續在蘇聯的支援下任意行事,你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讓我們把我們的話擺在我們面前,不要說得不可預測”!
越南自衛反擊戰爭前夕的“人民**”,是我國在再也忍受不了的時候向他們發出的警告,因為我們的“鄰居”會報復,而且他們在反對中國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了。
2024年2月17日,中國邊防部隊按照**軍委的命令,對侵犯中國領土的越軍發動了自衛反擊(且不悔改)。
有趣的是,和一味傲慢的印度一樣,我們的“鄰居”也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而我們的兩個“鄰居”也同樣傲慢無禮。
那麼,“世界第三軍事強國”越南強嗎?
事不宜遲,對於越南軍隊是否“強大”的問題,只有乙個事實可以回答:
在28天內,我們的士兵到達了越南首都河內城外。 如果不是下令撤軍,我們的士兵本來有實力攻占河內市的。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個“世界第三強國”就會像另乙個“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一樣,急於打一場屈辱的“保都之戰”。
2024年3月16日,中國實現了預期的作戰目標,所有參演部隊撤回中國。
白眼狼:“尋釁滋事的後果是什麼?
一場激烈的戰鬥,越南的戰略部署被徹底打亂,戰爭造成了嚴重的“後遺症”,直到今天,該國的“活力”仍未能完全恢復。
對越南的自衛反擊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我軍在不到乙個月的時間內將前線推進到河內附近。
第二階段,越南沒有吸取慘痛的教訓,騷擾中國邊境地區,導致了熟悉的“兩山圍戰”。
那麼,“兩山環戰”難道只是為了繼續給“白眼狼”上一課嗎?
事實上,“兩山輪戰”的意義和收穫,遠超常人的想象。
第一階段失敗後,越南人不悔改,他們幾乎賭上了家產的全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
結果,不知不覺中,一大批“傷心”的越南士兵成為了解放軍士兵的“陪練”。
在現成的“訓練場”“兩山”中,中國人民解放軍10個集團軍輪流上陣,在真實的戰爭環境中,解放軍官兵把戰場當成“教室”,把敵人當成“對練”。他們邊打邊練,戰場訓練效果遠好於平時。
毫不誇張地說,“兩山圓戰”是一塊“磨刀石”;在“藍軍”(越軍)的“默契配合”下,我軍的戰刀更加頑強鋒利,我軍官兵在實戰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一大批年輕軍官在實戰中成長成熟。
幾年後,這些有實戰經驗、經歷過戰爭洗禮的士兵脫穎而出,不少人成為我軍中高階武將。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似乎應該對我們的“陪練夥伴”說聲“謝謝”。
對越南自衛和反攻戰爭的三段歷史一再證明乙個事實:對付失智發瘋的“賊”,不可能為“委屈”而“求全”,“忍耐”可能被視為“怯懦”,盲目的勸誡和警告極有可能成為“無用之勞”。
一拳打,免得百拳來“,想了想,**這句話還是對付”賊“的最好選擇。
幾十年來,人民軍隊從單一的軍種發展成為由陸、海、空和飛彈部隊組成的聯合軍。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軍隊,作為一支不亞於其他任何國家的全面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信心和實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最後,我想勸告所有頭腦發熱的“賊”,不要有狼的野心和冒犯中國的魯莽行為。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不能理解人,後果會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