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家,也是社會主義陣營的重要成員。 曾幾何時,俄羅斯的前身蘇聯一直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大哥”,而中國只是這個老大哥的附屬小哥。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經濟和國力不斷增長,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俄羅斯陷入了經濟衰退、制裁和政治孤立的“俄羅斯式”困境。 俄羅斯雖然承認中國的優勢,但不願意正視自己的問題,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輸給中國。
中俄經濟差距是最直觀、最客觀的衡量標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2024年,中國GDP達到147萬億美元,而俄羅斯只有15萬億美元,相差近十倍。
同年,中國的人均GDP也首次超過俄羅斯,達到10,500美元,而俄羅斯為10,062美元。 中國經濟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俄羅斯則跌出世界前10名,排名第11位。 中國的經濟增速也遠高於俄羅斯,2024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增速為23%,而俄羅斯下降了 31%。
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84%,而俄羅斯只有 3 個8%。從長期趨勢來看,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仍然巨大,而俄羅斯面臨資源枯竭、人口老齡化、技術落後等多重制約因素。
中俄經濟差距不僅體現在體量和增速上,還體現在結構和質量上。 中國經濟結構更加多元化和平衡,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龐大的內需市場,而俄羅斯的經濟結構過於同質化和依賴,主要依靠能源和原材料的出口,受國際市場波動和制裁影響較大。
中國經濟質量也更加高效創新,科技實力和人才儲備雄厚,而俄羅斯經濟質量低下落後,缺乏改革創新的有效動力。 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更加開放包容,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區域合作,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相對封閉和孤立,難以融入國際社會和經濟體系。
中俄之間的政治差距主要體現在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上。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擁有廣泛的朋友圈和夥伴圈,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俄羅斯雖然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在國際社會中處於邊緣和孤立地位,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與發展中國家關係薄弱,俄羅斯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影響力。
中國的政治制度也更加穩定有效,能夠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福祉,而俄羅斯的政治制度則更加脆弱和混亂,面臨內外干擾,難以實現國家的振興和人民的福祉。 中俄政治分歧的根本原因在於兩國發展道路和理念的差異。
中國堅持走符合本國國情和人民意志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改革創新的發展戰略,堅持和平發展的外交理念,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視野。
另一方面,俄羅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和理念,既不願意完全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和制度,也不願意完全回到社會主義的傳統,既想保持自己的大國地位和威望,又想享受經濟繁榮,改善民生。 它既想與西方國家合作對話,又想與西方國家對抗和競爭,既想參與全球治理和區域合作,又想維護自己的利益和主權。
俄羅斯目前的困境是自己造成的,只能靠自己解決。 俄羅斯要想擺脫困境,就必須正視自己的問題,找到自己的優勢,設定自己的目標,選擇自己的夥伴。
俄羅斯的目標應該是實現經濟的多元化和現代化,政治上的改革和創新,外交上的合作與對話,從而走出“俄羅斯式”的困境,走向“俄羅斯式”的復興。 俄羅斯的夥伴應該是那些能夠相互受益、相互尊重、相互支援的國家和組織,而不是那些只想剝削、欺凌、遏制的國家和組織。 在這方面,中國無疑是俄羅斯最重要、最可靠的合作夥伴之一。
中俄是全面戰略合作夥伴和最大鄰國。 兩國歷史淵源深厚,共同利益廣泛,人文交流密切。 兩國在經濟、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與協調,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俄關係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也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涉,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助的基礎上。 中方一貫尊重和支援俄羅斯的發展道路和利益,一貫歡迎和鼓勵俄羅斯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為俄羅斯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和合作空間。
俄方一貫理解和支援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積極同中方開展各領域務實合作,為中方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和戰略支援。
中俄友好合作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選擇,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盼。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俄應加強溝通協調,深化互利共贏,擴大合作交流,共同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秩序,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俄羅斯應該珍惜和發展對華夥伴關係,而不是被西方國家誤導和挑釁,與中國製造隔閡和對抗,從而損害自身利益和前景。 只有與中國攜手合作,俄羅斯才能走出困境,實現復興。
中俄之間的經濟和政治差距是客觀的、不可逆轉的。 俄羅斯應該正視這一現實,而不是自欺欺人或抱怨。 俄羅斯應該從自身的問題和優勢出發,找到自己的目標和夥伴,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而不是盲目追隨或對抗西方,或依賴或懷疑中國。
俄羅斯應加強同中國的友好合作,共同維護和平與發展,而不是同中國製造隔閡對抗,從而陷入孤立和困境。 只有這樣,俄羅斯才能走出“俄式”的困境,走向“俄式”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