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中國大地上流傳了幾千年,作為故事的主人公,牛郎大概從未想過,在21世紀,自己會被小學生視為“流氓”,而這場爭議的**,竟然是他“追求美好生活”。
在教育部編纂的小學語文課本上,他過著艱難的生活:父母去世,被哥哥嫂子欺負,家產分不到,生活只能靠一頭老牛。
直到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了:“明天黃昏時分,有仙女會在湖裡洗澡......拿起粉紅色的衣服,跑到樹林裡等待,因為你想為之打扮的仙女是你的妻子。 第二天,牛郎高興地去了。
這本來是乙個熟悉的故事情節,卻讓小學生議論紛紛。
在課堂上,乙個男孩站起來作證:“我覺得牛郎可以吃官司。 只是拿別人的衣服,給別人洗澡。 ”
女孩也不明白織女為什麼要嫁給牛郎:“我覺得牛郎想有教養還是沒受過教育,有錢有沒有錢,長得好看又不長得好看。 ”
也有女孩認為,“牛郎就是這樣。 ”
致力於課程創新的萬物啟蒙教育創始人錢峰也在班上問男生:“如果你是娶不了老婆的牛郎,要不要偷衣服?”
乙個胖乎乎的男孩回答說:“不要偷,這是不道德的。 ”
如果你不偷竊,也許你一輩子都娶不到老婆,你就不能過上男農女織工的好日子”
男孩又站了起來:“做乙個有道德的人。 ”
錢楓又問姑娘:“如果你是織工姑娘,後來知道了牛郎拿走衣服的真相,你還願意和他一起織男農女織布嗎?”
乙個女孩說:“如果你不願意,你就不能欺騙感情。 ”
你想舉手嗎?他問道。
沒有乙個人舉手。
相信大家小時候聽故事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吧?
小時候,聽完這個故事,孩子們的反應大多是:牛郎和織女好可憐,被分開了,他們的孩子就像留守兒童一樣,一年只能和父母團聚一次。
至於女生,她們一般認為:因為一件衣服就結婚,是多麼浪漫啊!
甚至有男孩偷偷溜到小溪邊,看看他們是否幸運地遇到仙女洗澡。
如果有這樣的偏差,是不是因為現在的小學生太早熟了,太現實了?還是現在的民間故事不再適合兒童?
其實現在的孩子並不早熟,只是獲取資訊的方式太多了。 在網路社會中,各種資訊都是以光速傳遞的,網路上的各種意見就像泥沙一樣,錯綜複雜。
年輕的父母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孩子,要麼被留下來照顧年邁的父母,要麼被扔到小餐桌上,未成年兒童配備手機等通訊工具的情況並不少見。
自出生以來,這些“數字兒童”可能最常使用電子裝置。 即使沒有手機陪伴,總會有電視可以緩解無聊。
我女兒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平時就住在我奶奶家,跟著老太太去追台劇、韓劇。
有一次,她告訴我,“我不能看這裡。 ”
我想知道並問:“為什麼?”
她說:“他們(男主角和女主角)要接吻,然後就會有乙個孩子。 我還是個孩子,我不能看。 ”
說完,他用手捂住眼睛,繼續用手指間看電視。
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電視的錯,孩子真的不該看。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指導也是如此。
又或者是上一篇文章中關於牛郎和織女的討論,在文中,牛郎對織女說:“姑娘,既然天上沒有好東西,你就不用回去了。 如果你能工作,我也能工作,咱們結婚,一起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一輩子。 ”
織女想了一會兒,說:“你說得對,咱們結婚同居吧。 ”
於是他們手牽手走過樹林,翻過山丘,回到茅草屋。
對於這個劇情,有學生質疑這不符合現實:“一般認識久了,就要看對方有沒有車和地位,才能決定要不要嫁給他。 ”
也有女生認為織女“白有錢有美”,牛郎根本不配得上她:“你不要天上的榮耀和財富,你去做別人的窮老婆,你要他幹什麼?”
如果牛郎改變主意,他不能回到天堂怎麼辦。 你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後果?”
如果真的付諸實踐,這樣的考慮確實沒有錯。 誰的女兒被捧在手心裡,能讓她嫁給這麼窮的年輕人?別說太后了,現在的婆婆能同意嗎?
而且,聊了幾句就把一輩子的事情都定下來,也太倉促了。 你怎麼能這麼著急選擇合作夥伴呢?
婚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然而,對於孩子來說,從小就接觸這些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過去,大多數孩子對兩性的知識和情感問題沒有系統了解,上學時總是被告知“一定不要談戀愛”,但一畢業,就要面對父母的催促結婚,幾乎沒有緩衝, 而很多人懵懂無知,踏進了婚姻的大門。
現在的00後要理性得多,他們會從很多來源收集自己想要的資訊,也會根據這些來決定自己想走的路和要選擇的伴侶。 比那時的我們更加清醒和理性。
當涉及到情感選擇時,理智不會受到傷害。 畢竟,頭腦發熱的決定很可能導致後悔一開始就沒有做出。
然而,似乎有很多***是由理性帶來的,那就是每個人都可能看不懂童話故事。
就像醜小鴨的故事一樣,有人會質疑:鴨子怎麼會變成天鵝?一定是鴨媽媽和天鵝在一起出軌了,所以生了乙個私生子。
沒有純真,用**的眼光看童話故事,還有什麼溫柔浪漫的呢?其中一些只是像現實一樣的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