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戲曲文化周於9月28日至10月4日在北京園博園舉行,來自20個省份的近50家優秀劇團和院校聯合呈現了120多場演出、100多場講座、導覽對話、近200場互動活動。
圖片來自網路,被入侵並刪除)。
在北京園博園舉辦的第七屆戲曲文化周展示了一些新理念、新形式、新表現形式,為戲曲與年輕觀眾搭建了良好的溝通橋梁。 從“+歌劇”到“歌劇+”,共同推動戲曲“破圈”的傳播,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圖片來自網路,被入侵並刪除)。
解像度
圖片來自網路,被入侵並刪除)。
讓歌劇走近年輕人
不難理解,戲曲文化周的宗旨是進一步推動戲曲的現代化和復興,打破中國傳統戲曲與老一輩、年輕觀眾之間的隔閡,加強戲曲與年輕觀眾的溝通與交流。 這一舉措值得大力推廣和推廣,我將從以下三點談談我對歌劇傳播變化的看法。
第一點,“+歌劇”,讓歌劇更貼近年輕人。 將其他元素與歌劇相結合,以創新的方式呈現歌劇。 有技術、藝術和商業方式可以將這種組合結合起來。 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將VR與歌劇相結合,讓觀眾從全新的視角和體驗中感受歌劇的魅力。 通過跨界合作,將戲曲元素融入**、舞蹈等領域,讓更多年輕人接觸戲曲文化。 活動還推出了“戲曲周智慧平台”小程式和“解鎖戲曲CP”線上遊戲,充分發揮了“+戲曲”的魅力。 通過此次創新探索,20個省份近50所優秀院校聯合呈現了120餘場演出、100餘場講座、近200場互動活動。 本屆戲曲文化周展示了一些新理念、新形式、新表現形式,搭建了中國戲曲與年輕觀眾溝通的良好橋梁,擴大了戲曲的影響力,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愛上中國戲曲。
讓歌劇走出國門
第二點,“歌劇+”,讓歌劇走出國門。 在“+歌劇”的基礎上,將歌劇視為文化傳播的核心,推動其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滲透和發展。 本屆戲曲文化周結束後,在北京園博園、城內外專業劇場、學校、鎮等地組織開展了流派戲曲演出、戲曲特色演出、傳統樂器培訓、戲曲進社群、進學校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常態化活動。 這有利於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戲曲。 中國戲曲文化周可以做到348種戲曲流派的全覆蓋。 不斷總結問題和創意,立足北京,面向全國,走向國際,與全國廣大戲曲人聯動,擦亮這張靚麗名片。 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提振和增強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促進歌劇文化交流,要發揚光大
第三點是“破圈”,促進戲曲文化交流。 歌劇文化要想騰飛,需要多方合力。 一方面,各個階段的學校都要根據學生的情況推進活動,讓學生關注戲曲文化,把戲曲送到校園。 另一方面,相關**要大力推廣活動,抓住亮點和特點,獲得更多的流量和受眾。 另一方面,要保證活動質量,通過各個層面的公平選拔,讓真正的文化傳播者和敬業的文藝工作者為觀眾帶來更多兼顧傳統和創意的優秀作品。 經過多方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戲曲文化必將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