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控制
內部審計控制程式1.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並相應地記錄下來。
這是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手段了解內部控制制度和被審計單位的執行情況,並做好記錄和說明。
2.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進行初步評估。
識別內部控制風險,並確定內部控制是否可信賴。 在對被審計主體的控制環境、控制程式和會計制度進行調查和了解的基礎上,對被審計主體的內部控制風險和內部控制的可靠性進行初步評估。
3.實施合規性測試程式,以驗證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實施。
通過對內部控制的初步評估,可以基本掌握被審計主體內部控制的優劣勢,確定合規測試的前提。
4.評估內部控制強度,評估控制風險,識別內部控制薄弱的領域,擴充套件審計程式,制定實質性審計計畫。
內部稽核控制形式進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措施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專項內控審計,二是輔助財務審計的內控評價。 這兩種方式既相關又不同。 兩者的理論範圍、基本程式和方法基本相同,兩者的結論也可以相互借鑑。 但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1.目的不同。
前者的目的是對單位內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發表意見;後者的目的是在理解和測試的基礎上評估與會計相關的內部控制的控制風險,並在修改審計計畫並根據控制風險評估結果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範圍後,對會計報表出具審計意見。
2.範圍不同。
前者的範圍是企業所有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實施後者的範圍與內部控制有關,而內部控制的範圍較小。
3.對評估準確性的要求不同。
前者直接表達了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見,因此對評價結論有高度的把握;後者的評價意見僅作為實質檢驗的依據,評價準確率低於前者。
內部審計控制的方法1.進行風險評估
企業在實施內控評價時,應對企業的總體內控目標進行評價,確定主要風險控制點,判斷企業是否滿足風險規避的需要,從而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公司在設定財務報告中重大缺陷可能引發的重大財務錯報風險時,應充分考慮大額應收賬款的控制程式和重大資本支付的控制,以此為基礎為內部控制測試提供參考。 風險評估本身具有很大的風險,需要強大的專業判斷力。
2.關於《調查法》的諮詢
詢問調查法,又稱直接調查法,是審計員事先擬定調查大綱,並要求被調查人回答相關問題,以收集資訊,通過詢問的方式獲取資訊的調查方法。
在調查調查方法的實際應用中,詢問內容的傳達方式以及調查員與被調查人的聯絡方式存在差異座談會調查、個人訪談調查、**調查、郵寄調查和其他方法。
通過詢問被審計單位相關人員,了解其對相關制度和流程的理解和操作情況,從而了解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執行情況。
3.內部控制審查
查閱方式是審計人員通過對已發生的業務記錄和相關資料的完整性、協調性、真實性、有效性的審查,對已發生業務的記錄和相關資料的完整性、協調性、真實性、有效性進行審查,掌握和識別被審計單位情況的一種方法。
首先,看資料正直,即檢視該業務應可用的文件是否完整;
二是看資料協調,即看資訊是否相互一致,是否有突兀感,是否能相互印證;
三是看資料真實性,即看重要檔案是否真實,有無偽造或塗改;
四、看資料有效性(隱含合法性),即看重要檔案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4.觀察內部控制的運作
觀察被審計實體的業務活動和內部控制的運作情況。 稽核人員到被稽核單位工作現場,觀察相關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和已發生的經營活動的經營成果,從而確定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和執行性。
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庫存材料和產品進行盤點,並對現場記錄進行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控運作情況。
看一看真實性觀察工作現場的業務活動是否真實發生,處理過程是否按照內部控制規定進行
第二次檢查存在性往往需要對已有的實物進行盤點,結合記錄看交易中涉及的實物是否存在,賬目是否一致
三巡正直就是看交易中涉及的實物是否完好無損,有無自然損壞和人為損壞;
四項檢查物有所值,即看觀察到的實物是否折舊,是否為廢料長期積壓。 完整性主要取決於物理物件的使用(物理)狀態,充分性主要取決於物理物件的價值狀態
五項檢查權利屬性就是檢查交易涉及的實物歸誰所有,被觀察的實物的所有權是否屬於被審計單位,是託管材料還是通過出售產權轉讓尚未出庫的物資。
5.演練測試
《內部控制審計準則》將走訪測試定義為對交易從發生到最終反映在財務報表中的跟蹤。
筆者認為,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演練測試應定義為對交易從發生到最終結束的全過程進行跟蹤。 這也是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常用方法。 由於企業中發生的交易數量較多,因此通常通過抽樣來檢驗內部控制操作的有效性,樣本量取決於每個控制活動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