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李雨辰。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 在新的征程上,只有堅持以人民擁護或反對、贊同或不贊成、喜憂與不悅為依據制定政策,順應民意,尊重民意,關注民情,獻身民生,以正確理論的提出和貫徹,引領人民前進, 從人民群眾的實踐要求、創造要求、發展出發,讓人民群眾分享改革開放成果,激發人民群眾更加自覺地投身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
2024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改革開放的帷幕拉開。 45年來,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史無前例的改革舉措和來之不易的開放成果,奏響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激情運動,彰顯了“改革開放到底”的堅定決心,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45年風風雨雨,45年攻堅克難,45年砥礪前行。 從“真理標準大辯論”開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重新確立,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了。
從實行家庭承包,取消農稅、畜牧業稅、特產稅,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建立深圳等經濟特區,加入世界領先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試驗區,規劃中國特色自由港,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和“走出去”,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單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兩個不動搖”......
從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到史無前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發揮更好的作用;從著重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建制度改革,再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行政體制改革、依法治國體制改革, 司法體制改革、外事體制改革、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生態環境監察體制改革、國防軍事體制改革、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體制改革、紀檢監察制度改革, 一系列重大改革穩步推進......改革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最突出的特徵和最恢徝的氛圍。
曾經面臨被俱樂部開除危險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近代以來致力於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終於實現了從“趕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超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舉措,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舉措。
在新的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面臨著新的歷史任務。 **總書記指出,“重點領域改革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要求“要用好改革這一關鍵舉措,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方向,加強改革制度的整合、協調和效率,鞏固和深化解決體制性障礙的改革成果, 制度性障礙、政策創新,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強調”以開放促改革發展”。面對複雜的形勢和艱鉅的改革任務,只有抓住改革的“牛鼻子”,不僅抓好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而且抓好重點課題、重點環節、重點節點,才能以重點統攬全域性,扎扎實實地落實各項改革任務。
世界、時代、歷史的變遷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發展進入了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因素增多、不可預測因素並存的時期。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 在新的征程上,只有堅持以人民擁護或反對、贊同或不贊成、喜憂與不悅為依據制定政策,順應民意,尊重民意,關注民情,獻身民生,以正確理論的提出和貫徹,引領人民前進, 從人民群眾的實踐要求、創造要求、發展出發,讓人民群眾分享改革開放成果,激發人民群眾更加自覺地投身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
改革開放走過千山千河,但任重道遠。 在這個千帆競相、百船爭流的時代,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沾沾自喜和自滿,也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和猶豫,而要勇敢地站在潮流的前面,勇敢地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