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和歐盟理事會主席查爾斯·公尺歇爾訪華。 此次訪華是以中歐年會機制為基礎,也是中歐四年來首次面對面會晤。
這是馮德萊恩今年第二次訪華,此前她不顧中國的反對,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引發國際社會熱議,就連歐洲本土企業也紛紛表示反對。 因此,在她訪華期間,外界關注她是否會繼續堅持對華強硬態度和制裁。
畢竟,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歐盟第二大合作夥伴,2024年總額超過8500億歐元。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馮德萊恩訪華後不久,歐盟駐華代表團就向中國發出了“挑戰信”,再次炒作所謂“人權”涉疆、涉藏問題,指責中國內政。
12月10日,歐盟駐華代表團發表宣告,重申對中國嚴峻的人權狀況表示“關切”,並敦促中國尊重、保護和實現包括維吾爾族、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內的所有人的“人權”。
這已經不是歐盟第一次炒作這個問題了,其目的不過是用所謂的“人權”來抹黑和誹謗中國,削弱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當然,中國不會習慣這一點。
次日11日,中國***發言人毛寧回應稱,歐盟毫無根據地指責中國人權,散布虛假訊息,抹黑中國形象,嚴重干涉中國內政。 中方對此表示強烈痛惜和堅決反對,已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
歐盟不斷抹黑中國,自己不照鏡子嗎?歐洲國家侵犯難民和移民的權利,仇外心理猖獗,種族歧視嚴重,槍枝暴力司空見慣。 在自由和強迫勞動等諸多問題上,歐盟也擺出一副嚴重的“雙重標準”面孔。 他們不能處理好自己的內政,卻熱衷於干涉他們的內政,給中國貼上無理的標籤。
對此,毛強調,中國敦促歐盟摒棄傲慢和偏見,摒棄虛偽的“雙重標準”,採取實際行動改善自身人權狀況,而不是指責中國。
從這次外交對抗來看,歐盟決心站在中國的對立面。
馮德萊恩或歐盟作為乙個整體的定位,歸根結底是乙個利益問題。 近年來,受疫情和戰爭影響,歐洲從中國進口大量商品,導致歐洲對華出現巨大**逆差,僅2024年就達到了驚人的4000億歐元。
如果在公平正義原則的框架內進行合作,歐洲產品根本無法與中國產品競爭。 因此,馮德萊恩訪華提出了許多不合理的條件,如要求中國為歐洲企業提供更寬鬆的准入指引、取消對出口商品的補貼等。
但是,中方的回應是“三不”:不能因為制度差異而把對方當對手,不能因為競爭而減少合作,不能因為分歧而對抗。
馮德萊恩訪華碰壁,只能灰溜溜地離開,但她不願意無法與中國競爭,於是炮製了這一說法。 說白了,這是歐盟無所畏懼的老鼠的表現,我們只需要採取堅定的立場,中國不一定非要進入歐洲,但歐洲國家一定慘敗了中國。
馮德萊恩等小丑正試圖脅迫中國在中歐關係上做出讓步,這不僅達到了他們的目的,而且進一步暴露了西方強權政治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