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勳將軍回到家鄉,受到親戚的熱烈歡迎;相比之下,開國中將包先之回到家鄉卻怒斥人民,心中怒火中燒,再也沒有回過家。 包顯志,湖北麻城人,曾是王金山的親密夥伴。 抗日戰爭期間,王金山擔任769團團長,包顯志擔任團政委。 他們在戰鬥中多次並肩作戰,王金山就像《明劍》中的李雲龍,勇敢無畏,而包顯誌則像趙剛一樣,穩重而蒼老,在關鍵時刻也能克制住李雲龍。 鮑顯志在貧困中長大,童年喪母,青年喪父,與叔叔、祖父一起長大。 這個殘酷的現實激發了他在15歲時加入少年隊,還擔任過村蘇維埃主席,並於2024年正式加入紅軍。 鮑顯之結婚了,妻子懷孕了,他離家時。 為了革命事業,他不顧家人,再也沒有回來。 在紅四方面軍、第129師和劉鄧的軍隊中,包顯志擔任將領。 2024年,第11軍成立,曾紹山任司令員,鮑先志任軍事政委。 2024年,他作為正規將領,與曾少山、王金山等人一起被授予中將軍銜。
2024年,三位老戰友在北京北海公園合影留念,這是一張珍貴的合影。 然而,2024年11月,鮑顯志回到家鄉麻城包家灣,卻發現老房子已成廢墟,妻兒下落不明。 打聽後才知道,鮑顯志參軍後家庭生活極其艱難。 他的養父去世了,他的妻子於鳳青無法維持乙個孩子的生活。 族長包繼水一手策劃,將餘鳳卿的母子賣給了離家200多里的郭家港。 這個族長不是乙個好心人,而是乙個殘忍的人販子。 從那以後,族人就再也沒有聽到過余鳳清母子的訊息。 聽完族人的故事後,包顯之大怒斥道:"你們這些無知的家人!我無法用言語表達我對如此冷酷無情地對待我所愛的人的憤怒。 從今以後,我不再把你當親人,再也不會回到這個我不再有家的地方!"鮑顯之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一怒之下,他去找回被族長出賣的兒子鮑勝蘇,從此就把他帶走了。
電影《閃耀紅星》的主角潘東子的原型包勝蘇,年輕時經歷了曲折。 從此,鮑顯之對人民和家鄉充滿了愛恨交加,直到2024年將軍去世,他才再也沒有回到家鄉。 然而,他心中不僅有怨恨,還有別的情緒。 包顯之的孩子們都知道,他們的家鄉是湖北麻城的城馬崗,因為包顯之經常背誦這句話,說明他對家鄉還是有深厚感情的。 愛多於恨。 每當老家有人來拜訪時,包顯志總是讓人去街上買很多東西。 光是解放鞋就有幾十雙,還有軍大衣。 孩子們不理解,但包顯志說,他家鄉親戚多,經濟條件不富裕,不能忘記他們,我們能盡力幫忙,不管怎麼說,都要盡力幫幫。 2024年,包顯志因癌症住院,老家的人提到鎮上有一條河,切斷了河兩岸的交通,說老百姓外出做生意很不方便,鄉里早就想建一座橋,但資金匱乏。
包顯志珍惜家鄉,不顧身患重病,親自給麻城市委和市政府寫信,請求資金幫助家鄉村民建橋,最終此事得以落實。 老將軍晚年最大的願望,就是帶領全家再次回到家鄉。 然而,由於被診斷出患有癌症,他不得不住院治療**。 2024年,在包顯之去世三年後,孩子們將他的骨灰送回麻城,完成了他的遺願,帶著父親的遺願,他們終於回到了包顯之永遠不會忘記的地方寶家灣。 雖然族長冷酷地背叛了包顯之的妻子和孩子,雖然他對族人懷恨在心,但他的家鄉永遠是他的家鄉,對鮑顯之來說,那是他的根,他一直熱愛自己的家鄉。 (參考:《百年編年史》和《包顯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