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聞客戶吳紅梅。
2024年9月24日,泰金高速穿行仙居縣白塔鎮金山秀麗的田園風光(無人機**) 好友陳月明攝。
發展是治國興國的第一要務,以發展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黨執政的重要方式,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特徵。 20年來,浙江始終堅持推進“88戰略”戰略布局、戰略資源、戰略力量融合的發展規劃,對全省經濟社會綜合發展和全省治理能力系統提公升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圍繞“88戰略”中“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省發展規劃始終堅持改革創新,引領有前途、有成效的市場協同工作。 我省“十一五”規劃提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新一輪改革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新一輪更高水平”。 隨後的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從構建體制機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到推動建立體制機制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再到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浙江始終堅持市場與市場的雙向促進, 並以自身改革著力,以自身改革帶動全面改革,改革更加系統全面,市場經濟體制優勢日益凸顯。如今,浙江省國有企業總資產、淨資產、年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均位居全國前列,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民營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浙江已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實踐證明,要堅定不移地深化發展規劃改革要求,堅持塑造體制機制新優勢,不斷化解外部壓力,增強內生動力。
2024年10月15日,一艘貨船準備停靠浙江省寧波舟山港區貨櫃碼頭。 攝影:朋友索相祿。
圍繞“88戰略”中“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要求,我省發展規劃始終強調開放合作之路,引領高水平開放省份建設。 我省“十一五”規劃提出“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規劃主張,把上海與長三角一體化作為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抓手。 隨後的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始終堅持“跳出浙江,發展浙江”的原則,推動全省全面融入長三角,先後部署建設了臨湖地區大小洋山產城融合平台、長三角生態綠色融合發展示範區、長三角生態綠色融合發展示範區、 將滬杭甬大灣區經濟創新區、長三角產業合作區等重點融合區域,建設國際產業合作園、義烏國際綜合改革試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自由自由區。先行區等一批對外開放重大平台協同推進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護聯防、公共服務、科技創新等重大議題融合,共創“數字長三角”等融合性標誌性工程, “長三角步入正軌”和世界級港口群、空港群,浙江外貿進出口規模已公升至全國第三位。實踐證明,借助發展規劃的引領作用,構建開放體系、部署開放措施,是全面融入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不斷增強主動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法寶。
圍繞“88戰略”中“走工業化新路”的要求,我省發展規劃始終強調產業公升級的重要作用,引領全球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 我省“十一五”規劃提出“注重自主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把創新和產業公升級的命題放在提公升浙江經濟競爭力的首位。 以下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始終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重點,從“放籠養鳥,鳳凰涅槃”到“畝一英雄”,千方百計推動資源要素向高附加值產業集聚,先後布局杭州灣周邊三大產業帶, 穩台沿海片區和金曲裡高速,布局了一批產業集聚區,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鎮,培育了一批高水平戰略平台。如今,浙江工業數位化指數位居全國第一,4個產業集群入選全國先進製造業集群名單。 實踐證明,通過發展規劃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打造合理分工、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有機銜接的產業體系和區域布局,關係到我們能否在未來競爭性發展中贏得戰略主動權。
圍繞“88戰略”中“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的要求,我省發展規劃始終把城鄉一體化作為重中之重。 我省“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旗幟,把深入實施“千萬工程”作為實現城鄉一體化全面發展的龍頭工程。 隨後的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先後探索了“美麗鄉村”“三改一拆”“四面三化”“三化”“三大革命”“千年城市復興”“未來鄉村”等多項環境改善新路子,打造了小城市培育試點等一批新型城鎮化名片, 小縣城、大城市特色小鎮、美麗小鎮、未來社群,部署實施了中心城鎮發展改革、龍崗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人(戶)三權、人(戶)權”、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等一批城鄉融合改革新舉措。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8年位居各省區首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37 縮小到 190,成為全國乘數差異最小的省區之一。 實踐表明,要建立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優化配置的體制機制,通過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鄉結構協調優化。
12月10日,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豐口鎮紅星村生態濕地的“水上森林”,在冬日溫暖的陽光下,色彩斑斕,美輪美奐。 攝影:王健林。
圍繞“88戰略”中“建設'綠色浙江'”的要求,我省發展規劃始終堅持生態建設優先,帶領“詩畫浙江”成為全區美的首次展示。 我省“十一五”規劃提出“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視生態環境為資源和資產,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 隨後的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先後提出建設“美麗浙江”、建設全國第乙個生態省份、部署“811”環境汙染整治行動、“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811”美麗浙江建設行動,推動浙江實現從“成長陣痛”到“發展優勢”、從“沉睡資源”到“成長的兀目”的“三個轉變”。“繁榮之源”,從“生態綠色”到“綠色發展”。全省共建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42個,12個“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居全國首位。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浙江率先探索“碳達峰、碳中和”領域,先後推出綠色期權、GEP貸款、“綠色貸款通”等創新模式。 實踐證明,要更加自覺、積極地踐行規劃“兩山”理念,以最嚴標準保護生態環境,以最有效的路徑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最有效的方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圍繞“88戰略”中“努力使海洋經濟發展和欠發達地區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的要求,我省發展規劃始終強調區域協調發展的特色優勢,引領了“山海經”的朗誦。 我省“十一五”規劃提出“明確主體功能區劃,完善區域空間布局”,“推進山海合作,加快欠發達地區開發,推進陸海聯動,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作為優化全省區域發展布局的重要抓手。 隨後的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先後部署和推進了“三圈一組”、“四大建設”、“海洋強省”等一批重大區域戰略,“一灣引領、四極輻射、山海互助、全域美麗”的省域空間發展總體格局在浙江大地上緩緩展開。 浙江已成為全國區域發展協調性最強的省份之一,海洋經濟發展實力躍居全國“第一方陣”,山區26個縣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實踐證明,要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必須統籌發力,堅持頂層規劃先行,注意處理區域性與整體、短期與長期、關鍵與大局的重大關係。 以及內外兼修,通過協調實現更好的發展,在發展上達到更高的協調水平。
圍繞“88戰略”中“切實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機構效能建設”的要求,我省發展規劃始終以環境整形作為規劃基礎,引領法治信用機構效能全面提公升。 我省“十一五”規劃提出“完善基礎設施,增強資源要素保障能力”“建設平安浙江,浙江法治”“加快職能轉變”。 隨後的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始終聚焦深化軟硬環境建設,不落俗套部署了“萬億綜合交通工程”、“四大交通走廊”、“三大通道、四樞紐、四港一體化”、“浙江水網”等一批現代基礎設施專案,整合了調解等一批綜合安全法治專案。 普法、安全、應急、減災、“全面融合”行政執法改革,創造性地開展了“四單一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首批數位化轉型、“全面智慧型治理”現代化、信用建設“531x”工程等一批系統性改革專案。20年來,浙江社會公共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浙江人民安全感和法治建設滿意度逐年提高。 實踐證明,系統構建發展規劃,保障經濟社會有效執行,是推動我省整體治理效率提公升的重要內容。
良渚博物館。 超新聞記者董旭明攝。
圍繞“88戰略”中“積極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要求,我省發展規劃始終突出人文基礎、以人為本的重要基礎,引領文化大省建設走在前列。 我省“十一五”規劃提出“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設”,以“三力”“八項工程”為重要抓手。 以下三個五年發展規劃始終聚焦於將人文優勢轉化為文化創新引領時代發展,部署了“浙江省文化研究專案”、“浙江省文化金名片”海外傳播專案、“最美浙江人”品牌、文化產業“四批”等一批文化品質工程, 打造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之江文化產業帶、國家版館杭州分館、之江文化中心等各大文化認同平台先後策劃部署了“百校千企”和“千企千師”培訓專案、“院士智匯工程”、“151”高層次人才培育工程、 “雙尖雙領”重大科技創新計畫,以及“產學研經費、人才、政府、美雲”十大聯動等一批開創性創新行動。20年來,浙江通過發展規劃的不斷部署,實現了從文化大省向文化浙江、文化強省的邁進。 實踐證明,要始終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理念,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地域特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探索未來的精神力量。
在新時代新征程下,浙江需要進一步統籌運用發展規劃的戰略引領和支撐作用,深化貫徹落實黨和第一的戰略意圖,引導社會期待,優化資源配置,繼續為“88戰略”譜寫時代新篇章, 並貢獻“兩個第一”的規劃力。
作者為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