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亮起,火樹和銀花的星環舞台點亮了2024年的宮廷球,獨特的沉浸式舞台令人嘆為觀止。 今晚,百老匯沉浸式戲劇《娜塔莎、皮埃爾與2024年大彗星》(以下簡稱《大彗星》)新作在上海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大劇院拉開預演序幕。
《唱到最後》的表演模式,一氣呵成地為觀眾帶來酣暢淋漓的視聽體驗,全新製作的舞台美術、燈光、布景、服裝也帶來全新的感受。 點亮這顆“大彗星”需要多少硬核技術支援?製作人。
1、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曉丁說:“難度不亞於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 ”
圖片說明:**電視劇集《娜塔莎、皮埃爾和2024年的大彗星》新民晚報記者王凱照片(下同)。
台中台:100公尺母架結構支撐著“彗星宇宙”。
《大彗星》的最初想法來自一家小酒館,作家兼詞曲作者戴夫的靈感來自他在俄羅斯的時光。 所以,無論是外百老匯版還是後來的百老匯版,舞台都是餐廳式的設定。
上海版的舞台製作由南韓舞台設計師吳碧英主演。 他找到了一種在彗星軌道上尋找靈感的不一樣方式——舞台從上到下由紅色圓圈組成,觀眾按照劇中的四個家族坐成四個圓圈,彷彿置身於浩瀚的宇宙中,而演員則在軌道上徘徊,彷彿星際。
為了支撐“彗星宇宙”,吳必勇摒棄了劇院原有的裝置,將需要懸掛的裝置全部用66臺數控公升降機放置在100公尺的母架結構中,滿足15噸的舞台裝飾和五金總重量。 其中,懸掛在空中的五件圓形裝飾品重達12噸,此外還有2噸的五金裝置和1噸的水晶吊燈。
呼應“外面的世界正在經歷戰爭和寒冷”的歌詞,舞台上懸掛著厚厚的紅色幕布和矗立在雪地上的幾棵大樹,通過燈光效果與溫暖奢華的室內世界形成強烈對比,也微妙地表達了“戰爭與和平”的背景, 實現創意與美學的和諧統一。
新技術:光聲跟蹤讓視聽更“高畫質”。
璀璨奪目的舞台,離不開高科技的助力。 這版《大彗星》的燈光和聲音都採用了跟蹤技術,燈光設計師之一李博文表示:“燈光除了襯托氣氛,還可以講述乙個故事。 搭檔張翰直接丟擲了一套資料——這部《大彗星》使用了近80臺新型切割燈具,以及4臺新型追光雲台裝置和近100臺國內進口搖頭染色大功率燈具,讓演員們在舞台上的一舉一動都呈現在觀眾面前, 並實現了舞台的“高畫質”功能。
作為一部“唱到最後”的**劇,觀眾席上燈光的提示點接近600!李博文說:“過去,達到500分的**劇很少。 “燈光不僅僅是點亮和營造氛圍,而是表達演員的內心情感。 張翰以女主角娜塔莎的視唱《No Other》為例:“這首歌的基調是浪漫的,我們先給乙個氛圍燈光,隨著演員不斷改變舞台位置,燈光會像攝像機一樣引導觀眾聚焦在不同的細節上。 而當氣氛設定到高潮時,燈光也會有情緒起伏,情緒在明暗之間變化。 ”
據音響設計師之一尼克·庫爾特斯(Nick Kurtes)介紹,這個版本的音訊使用了全套進口裝置,包括10套TiMAX音訊跟蹤系統,以及40套無線頭戴式麥克風。 舞台上,除了65個懸音點外,“四面埋伏”。 在同一空間中,如何平衡“家庭座位”觀眾的沉浸式體驗和舞台上演員的聆聽需求,是一大技術難點。 另一位聲音設計師布萊登·阿尼斯(Briden Anies)說:“有了聲音跟蹤系統,我們可以精確地改變聲源,讓觀眾有被演員包圍的沉浸感,這對坐在家庭座位上的觀眾來說是一種很棒的體驗。 ”
奢侈:200套服裝,2000個道具,30輛卡車。
與耀眼的舞台相對應,該劇的服裝也值得關注。 造型服裝近200套,其中女主角娜塔莎一人就有6套,每位組演還有3套不同風格的服裝,5位化妝和美髮師馬不停蹄地工作,總共近10個小時,完成化妝和髮型設計。
道具包括凳子200餘張、書籍500餘本、信件800餘封、定製鋼琴1架,此外還有羽毛筆、火柴盒、鎮紙、道具木箱、蠟燭、茶具、酒瓶等2000餘件道具,需要近30輛卡車運輸裝載。
本版《大彗星》由上海大劇院、長陽文化、西岸大劇院出品,上海大劇院創作中心、西岸大劇院、裕華文化聯合出品。 該劇將在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排練至2024年1月1日,演出結束後將再次舉辦盛大的舞會,2024年12月31日將在《大彗星》的電聲舞蹈片段迎接2024年的到來。
2024年1月13日至3月3日,**劇《大彗星》將在交通銀行前灘31演藝中心大劇院正式開啟亞洲首演。 (新民晚報記者 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