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燃燒者應該記得我多年前說過的話。 不要碰內臟,不要碰乙烯基。 但是,我去年開始玩黑膠唱片。 雖然多年前就嘗試過涉足黑膠唱片,但每次都膚淺地品嚐過,只是這一次,我真的掉進了坑里。
為什麼?其實原因太簡單了,一句話就足以概括了。 連乙個字都不夠,兩個字就夠了。
有閒暇。 當人們步入中年時,他們的生活條件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導致許多人的“閒暇時間”爆裂。 孩子們長大了,變得獨立,甚至出道,夫妻倆一般都不像年輕時那麼“粘人”。 在我事業的穩定(或衰退)期,我也明白,這一生就是這樣,不會占用太多時間。 所以這是我自己的時間,很多。 人生不長,但也不短,每天都會有需要“打發”的時間。
對於發燒友來說,折騰一件東西是一種正常合理的“打發時間的方式”。 坑黑膠唱片是一種理想的方法。
黑膠唱片聽起來好聽嗎?當然很好。 它比CD和數字廣播更好嗎?不一定。 技術引數肯定較弱。 問題是,這根本不是重點。 關鍵是,1.黑膠唱片的聲音非常好,而且 2.黑膠唱片的聲音與數字有很大不同。這兩點就夠了。 我喜歡用“好玩”這個詞,所以可以說黑膠唱片和黑膠玩具都很有趣。 不僅好玩,而且與主流數字“不同”,需要折騰的地方很多,而且很耗時。
黑膠唱片是音訊裝置中最容易折騰的。 其最關鍵的墨盒(獲取資訊的第一步)可以更換,這是獨一無二的。 CD 播放器的墨盒和磁帶的磁頭無法更換。 作為模擬裝置,雖然機器可以選擇範圍很廣,但其磁頭和機械結構是無法替代的。 您最多可以做的就是調整頭部方位角。 只有乙烯基可以在各個方面進行更改。 唱頭、唱頭線、唱頭支架、唱臂、唱臂線、唱盤、墊、板都可以更換,並且都有發燒友級別的“公升級”。 說得更嚴重一點,墨盒的針杆和針尖也可以更換(這個使用者不能自己更換,需要專業人士)。 膠帶只能在方位角上調節,乙烯基可以調節幾個角度+針壓。 它的可玩性,有折騰的空間,遙遙領先,遙遙領先!
說實話,這些“每個環節的調整”肯定讓普通人很煩,就連發燒友也可能會覺得麻煩和複雜。 誰會玩得開心?是“需要打發時間的人”“太閒了”。 因此,一部分發燒友中年後開始玩黑膠唱片,本質太閒了。
至於聲音,我花了那麼多時間進去,投入了那麼多錢(買了各種公升級零件),聲音不好?不,我不能。 它必須是好的。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看。 我不認為黑膠唱片的聲音“一定好”,它很有價值,因為它不同於數字,而且,對於模擬時代的錄音,它比 CD 和音軌更接近原始聲音——模擬錄音到 16 位 441kHz規格數字**,音質不完全真實,存在資訊丟失,並且不可避免地存在量化錯誤。
也許有人會說,數字廣播中也有很多折騰環節。 但這些鏈結都是電子的,而黑膠唱片的有趣之處在於,從它到輸出訊號再到唱歌和演奏的鏈結基本上是物理的。 它唯一轉換為電訊號的部分是在內部音圈中,無法更換。 另一種是唱機電機。 其餘環節是物理平衡和槓桿原理,以及隔振,與“電”無關。
播放黑膠唱片的另一大優勢是,模擬時代錄製的唱片現在在二手市場上非常便宜,而且大多數都在幾十美元一張(或者國外幾美元)。 當然,很多新流行的黑膠唱片都非常昂貴,幾百元一張,但主要價值是粉絲收藏而不是狂熱的欣賞,所以我就不提了(現在流行的彩色膠一般音質差,做工差)。
當然,黑膠唱片價格昂貴,基本上是一些被炒作的品種。 什麼 Cogang、Matz、Schelling、Never 等等。 我以前曾經有過這種感覺,我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音樂家的唱片都被炒作了。 海菲茨、梅紐因、斯特恩不是處於高水平嗎?反倒是沒有推測,有點莫名其妙。 但事實就是如此。 所以,為了避免這些莫名其妙地炒作的玩家,黑膠唱片不花錢。 在市面上的二手黑膠唱片中,日版最多,也是最便宜的(對比歐版、美版),但又便宜又貴,日版黑膠唱片的做工和音質絕不是最差的!相反,我認為這是最具成本效益的。
日本人對“記錄”的執著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即使在 1990 年代至 2000 年代,當世界其他地區的黑膠唱片生產線關閉(沒有業務)時,日本最古老的黑膠唱片生產線仍在執行。 可以說,日本人在乙烯基壓片的資格和經驗方面是無與倫比的。 因此,雖然日本版黑膠唱片是市場上最便宜的,但做工和聲音是有保證的。 日版黑膠唱片之所以便宜,只是因為數量大。 科鋼的黑膠唱片很貴,但不代表他拉得最好,最值得聽,日版黑膠唱片便宜,但不代表不好。
最後,有些人將黑膠唱片視為“富人和自由人的玩具”。 其實播放黑膠唱片雖然投資上限很高,但也有便宜的組合,音色已經不錯了——比如上千個轉盤(日本鐵三角、歐洲Pro-Ject)、一兩千公釐唱頭(日本鐵三角、歐洲大風)、上千個錄音機(英國溪、雷加、格雷厄姆·斯利)。 這樣一套的硬體投入在1萬元以上,聲音完全聽得見,可以體會到黑膠唱片的味道。
完 - 耳機俱樂部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