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24年、4萬里的長城,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和中外文明的交流。
不久前,參加國際雪橇聯合會延慶站和延慶鋼架雪車世界盃比賽的外國運動員攀登了八達嶺長城。 運動員們沿著蜿蜒的城牆漫步,越過烽火台,俯瞰山脊上的風景,李亞河看到並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氣勢。
來自加拿大的鋼架雪車運動員簡·錢內爾(Jane Channell)說,攀登長城,體驗這座中國古蹟是一次特別的經歷。
李亞和認為,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 八達嶺長城作為北京乃至中國最受歡迎的長城段之一,早已成為世界感知中華文明的重要視窗。
豐富多彩的長城文化活動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前來攀登長城,他們可以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和探索長城文化,近距離感受長城的獨特魅力。 北京市延慶區文化和旅遊局研究館館員範學新認為。
今年5月,2023中國天津黃崖關長城國際馬拉松賽在天津市冀州區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馬拉松愛好者參加了比賽。
自2024年以來,該賽事已成功舉辦20屆,成為國際馬拉松協會的重要賽事,並被國際田聯認定為國際標準的山地馬拉松路線。 李亞河發現,選手們在體驗比賽的同時,也充分體驗了雞州雄關古城,體驗了中國北方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民俗風情。
除了文化屬性和象徵意義外,許多研究表明,長城本身也是開放和交流的。
長城防禦系統專家、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玉坤,通過對明代長城全線的連續拍攝,以接近厘公尺級的解像度,鑑定出130多件暗門實物遺跡,首次構建了其“家譜”, 向世人揭示長城的“秘密通道”。
李亞和看到張玉坤說,暗門更像是雙方溝通的通道,這一發現證明長城並不是完全關閉的,而是有序的“開啟”。
長城地區出土的一些文物,也展現了幾千年前文明交流的故事。 據李亞和介紹,近日,在內蒙古博物院展出的一尊2000多年前的青銅器吸引了不少遊客。 在青銅器上,胡和漢人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跳舞,盡情享受。 這件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人稱《舞獸花樣店》,出土於內蒙古長城沿線的良城縣。
內蒙古被秦、漢、晉、明等11個歷史時期的長城所環繞,全長7570公里。 這個長城地區不僅是農耕與游牧生產方式交匯的地方,也是多民族文化碰撞的文化特區。 千百年來,長城地區“失傳”的大量精美文物猶如一顆顆顆珍珠,串起了民族交流、文化互鑒交流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