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動用72顆衛星對伊拉克進行軍事行動,發動了一場被稱為“衛星戰”的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人類無法觀察的太空中。 今天,在未來的戰爭中,類似的衛星戰仍然是可能的。 如果美中之間爆發戰爭,美國對伊拉克的戰術也可能用於對中國的軍事行動。
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主要使用兩類衛星進行軍事行動,即高軌通訊衛星和光學合成孔徑偵察衛星。 這兩類衛星的作用非常明確,一方面負責軍隊的通訊,另一方面負責偵察任務。 在高軌通訊衛星方面,美國主要採用DSCS 3系統,該系統由五顆衛星組成,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通訊,但北極地區除外。 該系統的建設始於2024年,並在海灣戰爭期間完成。
通過這一系統,美國確保了中東等缺乏地面基站的地區實現快速通訊。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系統是第三代,事實上,在此之前,美國已經發射了幾顆實驗衛星和上一代系統的衛星。 因此,到2024年海灣戰爭開始時,該系統實際上有9顆衛星,至今仍在美國使用,衛星數量已增加到14顆。
另一方面,在光學和合成孔徑偵察衛星方面,美國主要使用Kh-9系統和Kh-11系統。 KH-9系統建於2024年,到海灣戰爭時,已有19顆衛星在軌道上。 在 1991 年,該系統無疑非常先進,能夠實現高達 06公尺的精度,隨後發射的幾顆衛星達到了0精度為2公尺,為偵察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總的來說,美國在海灣戰爭期間借助先進的衛星系統完成了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這種衛星戰在未來的戰爭中仍可能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在上個世紀對該系統保密,直到 2011 年才解密了 KH-9 系統的存在。 該系統在服役期間拍攝了大量軍事**,包括蘇聯航空母艦明斯克,颱風級核潛艇等。
與Kh-9系統相比,Kh-11系統是自2024年以來一直在建設的軍事偵察系統,到海灣戰爭爆發時,共有8顆衛星在軌執行。
雖然它的精度不如KH-9系統高,只有2 3公尺左右,甚至被美軍評價為“連人臉都看不清”,但KH-11系統的優勢在於它採用了光斑成像技術,將60GHz的高頻電磁波採集到地面站進行處理進行成像, 因此它對光源不敏感,可以在夜間、霧天、陰雨天氣等複雜環境中進行偵察活動。
除了Kh-9和Kh-11系統外,美軍在海灣戰爭中還使用了許多其他衛星系統,甚至臨時發射了多顆衛星。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在衛星戰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在技術上不斷取得長足進步。 中國也是衛星戰領域的領軍企業,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與美國進行衛星戰的國家。 我國衛星作戰能力主要體現在衛星使用、攻擊、防禦三個方面。
作為太空強國和電子強國,中國在衛星技術上並不遜色於美國。 中國的民用遙感衛星已經具備了“看清人臉”的能力,軍事技術更是威力十足。 此外,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通訊衛星,擁有以中星二號E為代表的民用通訊衛星,因此在軍事通訊衛星技術方面也表現良好。 在衛星攻擊能力方面,許多已經實現中段反導防禦的國家都具備打擊近地軌道衛星的能力,中國也不例外。
在國防方面,中國補充衛星的主要手段就是這樣做,例如,在民用商用火箭領域,中國已經實現了相隔四小時發射兩顆衛星的壯舉。 在戰爭期間,中國還將能夠不惜一切代價發射衛星,以補償任何損壞的系統。 需要指出的是,航空航天本身就是乙個技術密集型產業。 因此,中國在衛星戰領域的地位備受矚目。 如果空間技術被用於戰爭或衛星的再發放,這將使這一領域與該國的工業實力密切相關。
目前,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在衛星再發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 因此,在戰時,美國近地軌道上的衛星肯定很難僅靠這兩個機構進行儲存。 不過,美國並非沒有實力,因為現在美國也在調整產業結構,以SpaceX等民營航天公司為代表的行業,比NASA和美國擁有更強大的太空運輸能力。
因此,如果此時中美之間爆發戰爭,中國國家航天局與美國多家民用航天公司之間可能會發生“衛星重啟戰”。 此外,還有一項技術可能會改變“衛星再發”的模式,那就是利用核潛艇發射太空火箭的技術。 與複雜的衛星發射場相比,核潛艇發射太空火箭的速度要快得多。 事實上,潛艇也能夠發射太空火箭。 然而,該技術的唯一問題是成本,畢竟使用核潛艇比使用衛星發射場要貴得多。
然而,在戰爭期間,這項技術的成本可能會被忽視。 [1] 參考資料:《海灣戰爭中的美國衛星》張明達。 世界飛彈與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