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抗美援朝,許振山聽到身後傳來炮聲,敵人撤退了。
徐振山,2024年出生於山東省蒙陰縣,15歲參加革命,16歲入黨,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洗禮,綽號“徐敢”。 進入韓戰後,他擔任第120師偵察連的教官。
第40軍渡過鴨綠江後,部隊分兩個方向向預定區域行進,是偵察連在前方搜尋前進。
偵察兵是夜虎中的夜虎,徐振山早就習慣了這種“夜生活”和先鋒角色;不像中國,朝鮮官兵更多,每個偵察連約四分之一。
這已經是小蘇夜行的第四天了,徐振山和偵察連還沒有發現任何敵對情況。 半夜,我走進雲山北側的一條溝壑,路邊一座獨立的草屋很少露出一絲光亮。
推門進去,乙個大個子從炕上站起來,脖子上掛著一把卡賓槍,說了一句“蘇庫哈下田”(辛苦),下到地上與馬振堂握手,徐振山和店員上前按住,交出槍。 我問的時候,這小子是南六師的偵察參謀,是同齡人。
這是志願軍的第一批囚犯之一。
第一次戰鬥後,徐振山和他的偵察連奉命深入敵後,炸毀從體育場到遠川和寧邊的公路橋梁,阻止敵人向南逃跑。 黎明前到達,橋墩上綁著100公斤炸藥,轟隆隆以為任務已經完成,只見橋墩被炸毀了不到一半,還有一半通車。 沒有別的伎倆,只要讓一輛車過橋就行了。
很快,一輛帶頂篷的大卡車來了,停了下來,手電筒照進了車廂,全個受傷了,自然成了許振山和偵察連的俘虜。
在第二次戰鬥開始之前,該師要求偵察連在24小時內抓住兩個“舌頭”,並要求美軍。 在從灰頭洞到寧邊的公路上,美軍車輛平時來來往往,但這次是第2排長藍福塵帶人潛伏了一夜,視線中無人,徐振山帶著兩個小隊又走了。
連長馬振堂在第一次戰鬥中身負重傷,軍事和政治重擔落在了許振山的肩上。 當100多名美軍前進到100公尺時,徐振山的卡賓槍響起,機槍、衝鋒槍、卡賓槍突然響起,當手榴彈也在敵群中爆炸時,第一班班長張洪琴已經帶領俘虜隊上來了。 兩名美國士兵躺在一塊大石頭後面,不理會他們的頭和尾巴,兩人撿起一塊就往山上跑。
如果你不能在路上駕駛汽車的車輪,那麼翻山越嶺基本上是安全的。 起初,兩個俘虜還挺聽話的,很快炮彈在山上排成一排**,呼嘯著彷彿要砸到後腦勺,“鬧事”又“鬧事”,不走。
完成。 在這樣的時刻,沒有人比美國士兵更害怕飛機和炮彈,當然,他們自己的飛機和炮彈。 美軍兵大了,又上坡了,一會兒像死狗一樣拖著他們,走不了多遠。
從灰洞裡出來增援的敵人趕到,兩個俘虜還在“吵吵鬧鬧”和“吵吵鬧鬧”地掙扎著,一人沒接住,滾了下來。 沒辦法,只能讓他們完全停止“鬧事”。
舌頭“沒接回來,有幾個人”。 首長聽了匯報,臉色發青,一句話也沒說。 上次炸橋的時候,抓到了一車受傷的敵軍,美軍、南軍、菲律賓衛生兵,全都是“舌頭”,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定了——為什麼這次這麼難?
已經24小時了,夜色漆黑沉悶,徐振山帶著四名能幹的老兵,在路邊的乙個村子裡走來走去。 美軍大多是雙崗位,尋找機會接觸兩崗位。 突然,我的腳絆了一下,是一條**線,我喜出望外,剪斷了它,等著附近的兔子。 過了一會兒,手電筒閃了閃,兩個驗線員走了過來,對著斷線四處照了一眼,剛蹲下幾聲,五個人就跳了起來,餓虎撲了上來。
在1950的最後一天,第三次戰鬥打響了。 師長羅春生指著地圖,親自向徐振山交代任務:你率領精幹隊伍,天黑後出發,從800高地插入,穿過風水院直奔景冰亭西橋,天亮前衝向太川公路,阻擋從800高地向南逃竄的敵人, 並配合主力圍剿殲滅。
八百高地陣地前布滿了鐵絲網、地雷、鹿,但公路旁的一條深溝裡卻沒有這些東西,徐振山率領著頂兵爬了過去。 機槍掩護,目送70人小隊安全通過。 前方山坡上傳來噼里啪啦的腳步聲,一隊南軍走了下來。
徐振山對這種情況很熟悉,他幾句話就答對了過去,跟著敵人走比較安全。
下半夜兩點,他看到了景冰亭橋,徐振山又在地圖上查了一下。 半夜時分,身後傳來炮聲,天亮後看到敵人撤退。 還是徐振山的槍,他把敵人放在陣地前方20公尺左右,才扣動扳機。 偵察連是單兵一人,火力不強,但公路兩旁的丘陵被控制住了,南軍爬山爬石、四面八方逃竄的絕技絕不能展現出來。
這時,南韓軍隊也明白了志願軍的俘虜政策。 俘虜剛被帶到橋下,另一群敵人就來到了北方。 又是突然襲擊,又是喊叫,但對方卻無動於衷。 俘虜中有兩名營長,徐振山讓他們喊,乙個營長叫我朴營長,我和金營長都在這裡,志願軍優待俘虜,趕緊投降,別無他法。 趴在路邊溝裡的敵人先是抬起頭來,過了一會兒才站起來,舉起了有槍和無槍的雙手。
從朝鮮回國後,徐振山擔任錦州軍區副政委,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成為錦州少年爭讀的英雄人物,晚年出版了自傳《老兵工資》。 向抗美援朝戰爭老兵許振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