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 鄒紀中、鄭翔宇 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1-31

核心摘要:

傳統是我們的文化傳承和根基,現代性是我們時代的使命和發展方向。 要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

要把握中華民族多元統一背後的哲學,就需要理解多元與統一、尊重差異與包容、共同利益與共同目標、民族團結與民族團結的關係。 多元統一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只有保持多元,才能增強中華民族的活力和創造力只有堅持團結,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穩定只有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性,才能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在文化傳承與發展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新時代的新文化使命。 *總書記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主張,為我們從新起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推動新時代國家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依據。

建設符合發展大勢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主動順應歷史發展大勢,把握時代脈搏,明確國家發展戰略方向。

要主動順應中華民族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大趨勢,充分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客觀必然性。 這一客觀必然性,蘊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的歷史程序中,蘊含在發展中國家集體崛起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中,蘊含在中華民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識中。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黨的莊嚴使命和歷史責任,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追求,是時代要求和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們必須主動順應中華民族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大趨勢,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傳統是我們的文化遺產和基礎,現代是我們時代的使命和發展方向。 要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 堅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就是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路線,堅持改革開放帶動的發展戰略,不斷開創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新局面。

深刻領會中華民族多元統一背後的哲學,包括共存的哲學基礎、共生的實踐基礎、融合的歷史基礎。 共存的哲學基礎強調不同民族的相互聯絡和相互依存,為中華民族的凝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共生的實踐基礎是強調不同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融合的歷史基礎強調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融合和共同進步,為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提供了深度保障。 榮辱與共、福與悲、生與死、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為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發展,為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保證和實際支撐。 要把握中華民族多元統一背後的哲學,就需要理解多元與統一、尊重差異與包容、共同利益與共同目標、民族團結與民族團結的關係。 多元統一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只有保持多元,才能增強中華民族的活力和創造力只有堅持團結,才能維護國家的統一穩定只有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性,才能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和諧共處、共同發展。

要在把握“五大突出特色”的同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延續、創新、團結、包容、和平是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徵”,是中華民族至今的活力源泉,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是中華民族引領世界和平發展、推動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重力源泉。人類。

中華文明的延續,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中華文明歷經千年,歷經千辛萬苦。 只有保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豐厚遺產的連續性和連續性,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獨特的文化個性和民族特色,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

中華文明的創新性,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 關忠、尚英、王安石、張居正、吳虛的改革是中華文明創新的體現。 只有注重文明的創新發展,發現和提煉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和變化,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穩定的創新源泉。

中華文明的統一,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了同頻共振的協同作用。 **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統一“是建立在國家的不可分割性、國家的無能性、民族的不分散性、文明的不連續性之上的,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和面對重大挫折的堅定凝聚力”。 只有實現國家統一穩定,才能為中華民族現代化文明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和發展空間。 要注重文化多樣性和統一性的有機結合,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觀,全面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通過語言交流促進精神與命運的紐帶。

中華文明的包容性,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了廣闊的視野和借鑑。 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儒道的融合,宗教信仰的共存,漢語吸收梵文創造四聲,吸收拉丁文創造漢語拼音,都是中華文明包容性的表現。 中華文明包容各民族文明,從趙武陵、王虎夫的騎兵和射箭,到北魏孝文帝孝文的漢化改革,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相互借鑑。 中華文明與時俱進,普惠,全人類文明的傑出成就是包容的、引進的、消化的、吸收的、再創新的,這樣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才能走向世界,與全球文明和文化潮流交流融合。

中華文明的和平本質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了崇高的價值和實踐指導。 張騫派使者西域求和,鄭和西去傳播和平。 這種和平是中華民族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 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共同提公升了中華文明的軟實力,為世界文明的花園增光添彩。

要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同時塑造中華民族強烈的共同體意識。

形成強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只有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各族群眾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才能更好地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事業的發展。 只有樹立強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各族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更好地克服中華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的挑戰。

要深刻認識“兩建”的決定性意義。 “兩個確立”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建設現代文明、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保證。 “兩個建立”是凝聚黨、凝聚人民、凝聚思想的根本前提,為克服困難和障礙,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提供了堅強的領導和核心競爭力。

要以偉大的黨的建設精神為源頭,大力弘揚紅色精神傳承。 紅色精神譜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和戰鬥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精神基礎。 紅色精神譜系體現了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和紐帶,有利於增強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引導全國各族人民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鼓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包括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規範。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增強各族人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引導全國各族人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促進全國各族人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正確的價值指引。

要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精神文明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 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提高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文明基礎。 在中華民族邁向現代文明的新時代,構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一是要加強對各族人民群眾的黨的理論、路線、原則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的宣傳教育。 以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鍛造靈魂。二要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不斷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各族人民奮勇征行新征程、新時代貢獻精神。 實施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和發展工程,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中華文化認同。

要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 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全國各族人民的交流、交流和融合,增強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文化基礎。

作者分別為**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北京***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北京**。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