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新能源車型在科技智慧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無疑是對行業發展的重要助推,但對於大多數購車者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一輛車的細節大於智慧型化,也就是說,細節設計可以決定汽車使用過程中的愉悅程度。
對此,一汽-大眾ID7 Vizzion確實舉了乙個例子。 12月15日,一汽-大眾ID7 Vizzion在佛山MEB智慧型工廠正式發布。 共推出四款車型,分別是Air版227,777元,Pro版237,777元,Prime版262,777元,第一版230,777元。 有兩種全面的續航里程選擇:後輪驅動642km的續航里程和570km的四輪驅動版本。
而在發布之前,筆者還試駕了這款車型,都是以人為本的設計,這就是 ID7 vizzion 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大而不同”設計有神秘ID7 Vizzion誕生於MEB純電動平台上,雖然定位為B級車,但整個車身尺寸已經達到了D級豪華,長度接近5公尺,29公尺多的軸距,卻沒有臃腫的全身姿態感,這也是得益於其後滑造型設計,畢竟新能源產品的設計語言與傳統燃油車完全不同,更年輕、更運動,更符合目標客群的審美。 但是,如何平衡溜背造型與內部空間的對立呢?這就是 ID7 Vizzion大而與眾不同,前端較短,C柱最大化後向運動,為車身留出充足空間,後排腿部空間為1014mm,頭部空間為959mm,後部為277mm大腿支撐。 因此,後排沒有壓迫感。
而這樣的設計也帶來了 0風阻小23cd,大掀背設計帶來1036mm後備箱開口和521L超大後備箱空間。
再比如同技術智慧型大燈設計,ID7 Vizzion不僅僅停留在美學層面,而是更注重功能,就像它的大燈組一樣,有著大眼睛,實際功能就像“眼睛”一樣微妙,比如在夜間駕駛迎面而來的汽車時,它會在接近時自動降低亮度,以防止對方眩光。
而這個細節也體現在室內空間的設計上。 乍一看,ID7 Vizzion的內飾設計與當下主流科技奢華相比,可能沒有任何優勢,但如果你再深入一點,就會發現設計背後的那種“用心”。 例如,15英吋智慧型2K浮屏搭載防指紋防眩光技術,新一代身份證 os 2.0車機作業系統,UI介面設計更簡潔,清晰流暢度足夠好,語音是與科大訊飛合作的,導航是高德導航,目前看來這在市場上也比較方便和方便。
此外,由於搭載了AR HUD智慧型引導,導航資訊與真實路面疊加,足夠全面,所以液晶儀表與空調出風口融為一體,看起來比盲目大屏更整體。
同時,它首次採用隱藏式智慧型空調,通過陽光智慧型感測器,感知光線、濕度和溫度,實現自動上下擺風、自動左右風向、自動除霜除霧和自動設定體溫22種設定。
另乙個亮點是它的天窗也很特別,被稱為智慧型感光頂棚,它採用7層結構的組合,可以調節透明度,達到更好的隔熱保溫效果,夏天不會暴露在陽光下。
安全配置越多越好,當車企紛紛將技術捲起,堆疊智慧型配置時,id然而,7 Vizzion的目標是EV的核心“安全”,包括車身安全、駕駛艙安全和電池安全。
在車身安全方面,新車經過了73次整車碰撞測試,整個測試過程耗時32輛新車,充分檢測出各種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id.7 Vizzion還採用了高強度鋼鋁混合車身,高強度和超高強度鋼占比高達81%。 而且還有乙個資料更可怕,那就是車身的扭轉剛度超過46100N·m度,這是什麼概念,目前寶馬7系的豪華水平大約是42000N·m度,賓士EQE大約是46000N·m度,它就像人體的骨架, 結實堅韌,行駛時自然更加靈活,也帶來了更好的車身靜謐性和安全效能。
在三電氣的安全性方面,ID7 Vizzion對每個電芯進行100%監控,單個電芯有6800多個控制引數,每個引數至少比行業標準高10%。 新車採用“裝甲電池”外殼機構,既能抵抗外界衝擊,又能將最佳風險與電池內部隔離開來。
所以既然是大眾汽車,就不得不談談操控性了。 其實,從目前市面上車型的引數來看,在同級別中並不是絕對的優勢,但不得不說,電動化的大眾在操控性方面依然是頂尖的。
比如在加速起步的時候,這樣一輛2噸重的車還是很靈敏的,但是不會像市面上的純電動產品那樣,平坦直接描述的直接速度會上公升,id7 Vizzion有乙個線性的爬坡過程,更像是一輛汽油車,有點沉重的感覺。
此外,它的減震性也不同於目前大部分強調沙發手感的軟舒適性,其底盤依舊以精準路感為前提,再過濾路面的衝擊。 而且完整性更強,在經過凹凸不平的地面時,整個四個輪子的感覺更緊。
寫在最後。 我始終認為,真正能稱得上“好車”的,不是它比市面上同級別的產品配置高出多少,要炫耀多少黑科技,而是始終取決於細節和日常使用、動態和NVH效能等,至少在行駛在各種路面時, 堅實恰到好處的年輕彈性感,真的能帶來駕駛快感,比不上車庫自動泊車等智慧型化。從這個意義上說,id7 Vizzion對高音的解釋顯然更為深刻。